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哺乳期婦女小心惡性乳癌來敲門!乳房外科醫師提醒一發現異狀絕不錯放

乳癌-哺乳-育嬰-惡性腫瘤-乳房外科-曾建勳-禾馨集團

李南燕 整理 2024/08/13 08:1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哺乳期的婦女除了擔憂奶水夠不夠餵飽寶寶之外,漲乳時也還是要留意是否有不明「硬塊」伺機坐大?乳房外科醫師提醒,不明硬塊也有可能是惡性乳癌病灶!

 

禾馨醫療乳房外科醫師曾建勛提醒,在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乳腺組織在構造及功能上產生改變,分布較綿密的乳腺組織就會蓋住一些較小的病灶,不易發現,診斷上相對困難也較容易被忽略。偏偏懷孕中、產後一年內、或是哺乳時期確診的乳癌(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簡稱PABC)皆屬於此類型。PABC多半較具侵略性且變化快速,對於正在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性來說,只要有任何新發現不同於以往的症狀,都應該持續關注並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都能大幅提升乳癌治療效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乳癌擠下大腸癌!高復發風險乳癌4指標 新藥納健保可省百萬

 

乳癌沒有假期 哺乳懷孕它也可能出現

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第一名,曾建勛指出,除了發生率逐年上升外,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資料顯示每3000名孕婦中就有一名可能患有PABC,且40歲以下乳癌患者中有10%就屬於PABC35歲以下更高達15.6%,近年來也因為乳癌年輕化及孕婦年齡上升,PABC發生率也越來越高。

 

在臨床上發現可疑硬塊的病例狀況,曾建勛說,大多數患者都是自行摸到腫塊而就診,乳癌的腫塊多半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和一般懷孕時腫脹的乳腺組織,或哺乳時因乳管阻塞或乳腺發炎導致的腫塊不同,因此若在此時期發現乳房腫塊一定要特別小心。其他症狀像是乳房皮膚變厚、乳頭分泌物增加或分泌物顏色改變、異常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等,只要有一些異於平常的狀況,建議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不必再等看看。

 

為母則強 為保護嬰兒寧可稍後再就醫

而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乳癌之所以容易被延遲診斷,曾建勛說,除了自身生理及心理的因素外,一部分其實是對於檢查或治療方式有疑慮,擔心這些醫療行為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他解釋,以一般人熟知的「乳房超音波」來說,不具放射線、安全且快速,一直是乳房腫塊檢查的首選。透過腫塊在超音波影像的型態,讓醫師能夠很快地做一個初步評估。

看更多:乳癌患者怎麼吃?5種食物不建議!預防乳癌這樣吃豆製品、亞麻籽

 

另一種常見的乳房攝影檢查,曾建勛說,雖然其原理為X光,具有些微放射線,不過研究證據指出,其放射線劑量相對較小,對胎兒影響有限,因此若孕婦有需要仍可接受此種檢查。若是哺乳中的女性,建議可在檢查前先行將乳汁排空以減少乳腺組織腫脹造成的影響。其他相對安全的檢查像是不使用對比劑的磁振造影,也不具放射線,對於已確診PABC患者因不能使用放射線劑量較大的正子斷層造影或電腦斷層攝影,在期別判定及是否有遠處轉移多半會以MRI為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治療乳癌不二定律 愈早發現愈佳

而在乳癌治療上,曾建勛表示,由於大部分的PABC多為侵襲性乳管癌,其乳癌細胞多半較屬惡性,且易有類似發炎的細胞型態,因此當確診後建議要盡快治療。對孕婦來說,優先考慮的方式應是手術完整切除病灶。即使手術過程中通常需要麻醉,擔心可能對懷孕初期胎兒發育有不良影響,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顯示,只要透過適當麻醉藥物的選擇,可降低對胎兒的影響。

看更多:金馬影后罹乳癌!親吐「身體1變化」:太驚嚇 專家授緩解化療副作用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曾建勛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