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治療藥物 8/1起健保放寬給付限制
罕見疾病律師陳俊翰生前積極爭取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治療藥物的健保全面給付,這項遺願終於在今年8/1起實現,大幅放寬用藥條件限制,讓患者可以不用背負每年數百萬元的藥費,但仍有部分患者對於藥物療效存疑,多位專長治療SMA的醫師8/27出面呼籲患者盡快接受治療。
高醫附醫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鐘育志指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發生,是因為患者的SMN1基因缺失或突變,導致運動神經元細胞退化,患者會出現肌肉無力和萎縮的症狀,發生率約1萬~2萬分之1,99%的患者會在18歲前發病,是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台灣目前還存活的患者約有450人。
看更多:男嬰出生10天就肌肉萎縮 健保給付高價基因治療針劑1針見效
多數患者18歲前發病
SMA依照發病年齡和肌肉可做到的運動功能,區分成4型,有60%的患者屬於最早發病的第一型,其中有80%的幼兒無法活過2歲;有20~30%的患者屬於第二型,其中有75%可活過25歲,不會爬、坐不穩,須終身以輪椅代步;有10~20%的患者屬於第三型,在會走路後才發病,走路容易跌倒、跑不快、跳不高;18歲以後發病的第四型僅占所有患者的1%。
鐘育志說,SMA在過去是不治之症,2000年中研院研發出SMA小鼠模式,成為研發治療SMA藥物的開端,直到2017年,國內終於有第一名接受恩慈治療的患者得以使用治療藥物。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力凱指出,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經驗,患者用藥接受治療後,身體的運動功能分數都有所進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看更多:「非常律師」陳俊翰驚傳辭世!罹罕病肌萎縮症無力排痰 疑因感冒併發肺炎病逝
健保已解除藥物給付限制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副院長周宜卿表示, 2020年起儘管健保提供有條件給付,但僅限於用在學齡前兒童,去年雖然放寬限制,卻規定患者必須在3歲後發病、運動功能分數須達至少15分,有少數患者雖然努力做復健,分數卻未達標,為此感到相當扼腕,今年8/1起健保終於全面解除條件限制,所有SMA患者都可使用。
用藥患者病況進步
10歲的小倩是SMA第一型患者,在4歲多前需要全家全天24小時輪班照顧,每4小時就要抽痰,隨時帶著呼吸器,家裡幾乎就是加護病房,用藥後需要戴呼吸器的時間大幅縮短到10小時,每周只需要抽痰1、2次,本來連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現在已經有辦法唱完一整首兒歌,還可以和家人一同旅遊露營,身體的功能顯著進步。
看更多:健保給付SMA基因治療藥1劑4900萬!資源如何用在刀口上?長庚大學這樣做
以往健保給付的限制,令患者和家屬感到絕望,因此對於這次健保全面給付仍抱持觀望態度,擔心療效以及未來的用藥機會與權益,鐘育志、周宜卿、蔡力凱等人呼籲患者努力復健並對治療抱持信心。
◎ 圖片來源/戎華儀攝
◎ 諮詢專家/鐘育志醫師.周宜卿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