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容易胖又沒精神…做對2件事,健康跟著來
台灣是全世界早餐店密度最高的地區,根據TVBS民調中心民調顯示,9成民眾有吃早餐的習慣,其中超過6成是外食。有吃早餐固然好,但若沒有攝取到充足的營養,也是不夠的。
沒吃早餐不僅易胖 血壓血糖也飆高
有些人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原因大多是「沒時間」「來不及」,看似沒什麼大不了,其實不吃早餐的後果比你想的還嚴重。
示意圖/TVBS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國外一項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不但不會因此變瘦,反而比正常吃三餐的人還胖,血糖和血壓也較高,因而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另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早餐的人比較容易消極、憂鬱,對未來較不抱希望。
蛋白質、好油消化慢 延長飽足感
早餐和學習、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關聯。營養師劉怡里說,大腦最主要的營養是葡萄糖,如果葡萄糖來源是精緻澱粉,血糖上升快、下降也快,還不到中午就容易沒精神。
江守山建議,早餐可以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蛋白質消化較慢,可以維持飽足感;反之,碳水化合物容易被吸收,雖然早餐吃飽了,但可能不到中午血糖就開始降低,出現飢餓感。
此外,如果習慣較晚吃午餐的人,可以在早餐中加一些好的油脂,因為好油的消化速度慢,可以維持2至3小時。
避開危險因子 選擇食物原型
劉怡里提醒,早餐外食並不等於不健康,善用幾個挑選訣竅,就能吃得更安心。首先,要買看得到食材原貌的食物,例如茶葉蛋、地瓜等。
第二,選擇輕度加工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高鹽,例如挑選沒有深色內餡的飯糰,代表醬料較少。食品中的醬料大多含有高鈉,小朋友吃太多鈉,會影響鋅的吸收,影響發育和記憶力。
另外,軟質和包餡的麵包也要盡量避免,因為油脂含量大多較高;而愈酥脆的代表反式脂肪酸愈高。劉怡里說,常有小朋友因為攝取過多精緻澱粉,導致便祕而來求診,加上太多油脂會引發肥胖;針對這類患者,建議改吃全麥吐司。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