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搞錯!魚油、魚肝油差很大 營養權威公開挑「魚油」4關鍵
「魚油」是廣受民眾青睞的保健食品,但坊間的魚油產品種類繁多,該怎麼選擇才安心?長期研究魚油、堪稱台灣營養學界權威的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謝明哲,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對於如何選擇魚油產品,他從營養科學的角度出發,彙整出選擇魚油的4大原則。
示意圖/TVBS
1.製作魚油的原料,以多種小型魚混合製成尤佳
魚油的主要製作原料是海洋中的魚類,但海洋污染日益嚴重,2019年食藥署已跟隨國際腳步,對魚油祭出重金屬「無機砷」的限量規範。
2.建議有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驗
食藥署在2017年發布的《魚類攝食指南》中,已針對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提出建議攝取量,並呼籲孕婦及幼童可依指南適量攝取,以避免重金屬甲基汞的危害。「比如: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等,都是魚油產品應須檢測的項目。」謝明哲教授提醒,魚油中2大主成分EPA和DHA的含量比例,是否和包裝上標示一樣,最好也經過成分定量檢驗認證。
3.選購時看DHA+EPA總含量,而非魚油總量
謝明哲教授說明,購買時要看DHA+EPA的成分總含量,而非魚油的毫克數,因為DHA和EPA才是有效成分。
4.除了小綠人標章,品牌口碑和信譽也很重要
申請「健康食品」認證的魚油產品,須通過衛生福利部嚴格規範與標準,例如:為求有效性,魚油產品標示的OMEGA-3脂肪酸總量,只能計算EPA+DHA含量、限採用吸收力較佳的「TG型」(三酸甘油脂型)魚油、須符合重金屬規範、執行安定性檢驗等,除了仰賴「小綠人標章」和國際驗證的把關,廠商的自主管理也同樣重要,而品牌的口碑和信譽就值得參考。
【破解魚油2大迷思】
魚油雖然對健康有益,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在選購魚油時有所迷思,謝明哲教授針對2大誤解逐一說明。
1.魚油對身體好,所以吃愈多愈好?
謝明哲教授認為,再好的食品,吃多了對身體也會造成負擔,「尤其魚油也是油脂,自然也不適合攝取過量。」
2.吃魚肝油、亞麻仁油,等同吃進EPA和DHA?
「魚肝油來自魚的肝臟,攝取的營養素是維生素A與D;亞麻仁油中所含的ALA(α-亞麻油酸)是EPA的前驅物,轉換成EPA後,不曉得還剩下多少」,謝明哲教授指出,不少消費者到海外旅遊時,買到的魚油是鯊烯(Squalene)成分,「鯊烯是萃取自深海鯊魚的肝臟,它不是魚油。」
謝明哲教授也強調:「健康食品只能達到營養補充和預防保健,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治療的藥品,沒有一種健康食品可以治療任何疾病;生病時應尋求適當醫療,才是正確觀念。」
◎ 編輯/朱育嫻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更年期必吃!1片鮭魚=6顆蛋,補足5大營養防骨鬆、肌少、頭痛、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