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和《莊子》學人生:塵歸塵、土歸土 最豁達的生死哲學

2019/08/30 17:1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這話說得很直率,透露的消息卻很重要:生命與「氣」,在古代中國確是一大命題。《莊子.知北遊》明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如此以氣的聚散解釋生命的來去,倒有些像佛教中因緣聚合而產生萬物的觀點。莊子應對妻子的過世,鼓盆而歌,根據這點來看,正是以氣的聚散來解釋生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示意圖/TVBS

 

莊子回想妻子做為一個人的來歷和歸途指出原來並不存在沒有形體而後在渾沌恍惚之中漸漸氣聚有了形體有了生命現在又回到原初的狀態去了這麼一個來去的路徑,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構成一個迴圈。這就是人類的「命」。莊子在另外一處也曾談到生死轉移是人們的根本宿命:「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莊子.大宗師》)想通此點之後,莊子從最初的傷感中解脫出來,不復悲哭。

 

這個結論,也很符合莊子的基本觀念。莊子視世界萬物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生、死,雖然在平常人的眼光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但在整全的視野中看,它們卻也是相連相續的。〈大宗師〉篇講述了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個朋友的故事,他們之所以成為朋友,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他們關於生死的觀念一致:如果誰能將空無做為一個形體的頭部將生命存在的階段做為中間的脊梁而以死亡做為這個形體的尾部如果誰能了解生死存亡其實屬於一個連續體那我們就可以做朋友了(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相信生死不過是氣的聚散,進而將生死理解為一個連續體前後相續的部分,莊子最後化解了悲傷的情緒。這一過程,不僅是莊子本人生命史上有意思的轉變,而且在中國整個文化史上都具有特別的意義:莊子宣示了,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擺脫、也不必徹底擺脫生死情傷,但我們可以理解它,可以「以理化情」,超越這一傷懷。

 

【莊子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樂〉

 

【今譯】

莊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去弔唁,看見莊子正兩腳叉開蹲坐著,敲著瓦盆唱歌。惠子說:「你和她一同生活,生養孩子,她現在年老去世,你不哭也就罷了,還要敲著盆子唱歌,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樣的。她剛去世的時候,我又豈能不感到悲傷呢?然而仔細想想,她一開始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非但沒有生命,連形體也不存在;非但形體不存在,連氣息也沒有。

 

在一片渾沌恍惚之中,發生變化而產生了氣,氣變化而產生了形體,形體變化而產生了生命。到現在她又變化而死去。這樣的過程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迴圈運轉一樣,不過是自然的變化罷了。她已經安然休息在浩瀚的天地大屋之中了,我卻還嗚嗚地跟在後面痛哭。我自以為這是因為我對人生還不夠通達,因此才不再悲傷哭泣的啊。」

 

◎ 本文摘自/《世界越亂,心越靜:讀《莊子》就好》陳引馳 著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當愛人離去…無法忘卻的悲傷,用「思念」自我療癒

癌末重生的蔡淑惠,決定用SEVA走天下

雙親癌逝、33歲竟患卵巢癌… 她領悟癌症人生觀

別害怕談論死亡!面對爸媽生命末期,如何陪他走過最後階段?

肺癌末期活不久?出家師父轉念做這事,成功控制病魔續傳道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