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只吃湯圓也要養生!中醫師授飲食、身心保養全祕笈 1茶飲舒緩吃湯圓脹氣
今年國曆12月22日是冬至,許多人會按照習俗吃湯圓,而冬至開始就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民眾在寒冷天氣也會想進補調養身體,但小心補錯了反而「火上加油」。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以下分享,如何在冬至從飲食到身心保養做全方位養生。
吃湯圓易脹氣 薑茶助舒緩
冬至最主要的習俗是搓湯圓祭拜神明與祖先,還要全家吃湯圓,祈求圓滿,也象徵添歲,但往往吃完都有腸胃脹氣的困擾,有氣不出,會憋壞五臟。賴睿昕表示,脹氣的成因常是脾胃運化失調,造成代謝消化不良,導致容易產氣,腸胃脹氣後增加打嗝異常的現象。
脹氣該如何緩解?賴睿昕指出,在冬至喝薑茶,可以有效舒緩腹脹、噁心與消化不良的問題。薑茶裡的薑辣素可以放鬆緊繃的消化道,有助消除脹氣和防止進一步腸氣的積累。薑茶中也可加入醃梅子,梅子薑茶是消脹氣的法寶。
看更多:冬至吃湯圓怕熱量高?鹹甜湯圓煮法、配料這樣調整不怕胖 吃對時機更健康
梅子薑茶
【材料】醃梅 1顆、薑少許、茶300毫升。
【作法】
1.將醃梅剝開,將籽去除。
2.把薑磨成泥狀,約1茶匙的量。(可以喜好調整)
3.將醃梅與薑泥放入杯中。(如果不怕酸的話,也可以多放一顆醃梅)
4.倒入喜歡的熱茶(沒有茶時也可使用熱開水);若特別怕酸、怕辣,可依個人喜好增加或減少茶量。
5.用筷子將醃梅攪碎,與薑泥充分混合。
冬季養腎 首選黑色食物
腎應冬,主藏,所以冬季以養腎為主,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也是冬季益腎佳品。而在冬至節氣,則宜吃溫性食物。
看更多:冬至快到了!自製「豆腐湯圓」減熱量增蛋白質 銀髮族容易咀嚼吞嚥
冬至進補健脾胃 薑母鴨這樣料理防上火
冬至進補建議當以健脾胃為主。賴睿昕表示,現代人平時飲食過於精緻,多食用高熱量、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缺乏運動,大部分人普遍都有氣鬱及體內火氣旺的問題。因此,太過溫補的食療,如羊肉爐、薑母鴨,容易導致「陽亢」與「氣鬱」,造成血壓升高、皮膚起疹、口瘡破皮、便祕或痔瘡出血等。
如果真的要吃薑母鴨補身,賴睿昕建議可以使用嫩薑替代老薑,常用的人參以西洋參鬚替代,熟地用生地取代,當歸、川芎等藥材可酌加滋陰的玉竹、白芍、知母,來降低上火的可能。
看更多:進補後仍狂咳嗽?小心是胃食道逆流「症狀不只火燒心」 中醫治療分3體質、生活3招助改善
早晨血壓變動最大 起床慎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要養精蓄銳藏陽氣,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早晨是血壓變動最大的時刻,人體在睡眠過程中溫度會下降,剛起床時是一天當中體溫最低的時候,又因為長時間躺著沒怎麼活動,特別容易肌肉僵硬,這時起床活動,就會讓血壓急速上升,尤其冬天因為寒冷,血管本來就是緊縮狀態,更容易讓血壓呈現容易升高的狀態。
賴睿昕提醒,起床後1個小時是特別容易心肌梗塞的時間,建議民眾醒來後不要立刻起身,在棉被裡搖晃手腳2~3分鐘。有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也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看更多:天冷吃「這些菜」防腦中風!營養師分享5大護腦護心最佳食物 防動脈硬化、高血壓
注意關鍵部位保暖、情緒養生
冬至天氣寒冷,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心居胸中,寒從腳入,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外出時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加戴帽子。
此外,冬至情緒養生是必不可少。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指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才能溫暖。因此,在冬至時節,人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年人,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看更多:暖身消脂喝一杯!營養師分享「醫茶同源」5款花草茶 降膽固醇又紓壓提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賴睿昕中醫師
→全民必修控糖課!點我看糖尿病知識大全【控糖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