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竟是心臟病警訊!50歲以上壯世代注意 2異常恐是罕見心臟病
一名66歲婦人左心室心肌肥大,因雙側手掌麻痛感被診斷是雙側腕隧道症候群,但經過抽絲剝繭卻發現,她其實是類澱粉沉積造成心肌病變,因蛋白質無法被代謝,累積在正中神經,才出現腕隧道症候群。醫師提醒,這類心臟病有遺傳型和野生型兩種,好發在50~60歲和60歲以上,若有「三心兩異」情況要警覺。
腕隧道症候群合併心肌肥大 診斷發現是類澱粉沉積症心肌病變
收治病例的馬偕醫院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表示,這名婦人因高血壓持續於門診追蹤,後來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肥大,近期因頸椎骨刺引起頸部疼痛不適,雙側手掌也有麻痛感,進而被診斷出雙側腕隧道症候群。因合併以上症狀,高度懷疑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後續安排心肌造影,檢查果然發現心肌異常。
感覺虛弱、便祕、腹瀉、腕隧道症候群 都是警訊
洪崇烈說明,類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過去顯少被提及,但此症造成的影響可能泛及全身性,病人不只會感覺「虛累累」,還有便祕、腹瀉等類似腸躁症的腸胃道症狀,或是出現腕隧道症候群,許多民眾在各科徘徊,等到心衰竭才發現是心臟問題所致。
看更多:手麻、腳痛、背痛、便祕竟是心肌病變!這種心肌肥厚有藥醫,趕快檢查
好發在50歲以上壯世代 不治療恐無法走路、死亡
洪崇烈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可分為遺傳型和野生型,遺傳型屬於罕見疾病,患者因肝臟製造異常的蛋白質無法被身體代謝,蛋白質黏在一起會變成類澱粉纖維,沉積在眼部、心血管、腎臟、神經、肌肉骨骼等處。遺傳型好發在50~60歲,若診斷後沒治療,存活中位數約2~5年。而野生型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好發在60歲以上、男性較多,若診斷後沒治療,存活中位數約3.5年。統計發現,有6成以上會因病程進展而導致無法正常走路、接近3成無法保有日常生活與休閒活動,67%會憂鬱。
「三心兩異」情況要注意 已有藥物可治療
為提高民眾的警覺性,洪崇烈提供簡易辨別方法,歸納出「三心兩異」提醒民眾特別注意。洪崇烈表示,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因為對堆積物敏感,所以有些患者會以腕隧道症候群表現,累積在自主神經則會出現腸胃不適或運動時心律不整,這兩種情況稱為「兩異」;另外,因為堆積在心臟會造成心臟肌肉變厚,因此會出現心室肥大、心電圖異常、心衰竭的「三心」症狀。所幸目前已有藥物可治療類澱粉沉積症,能降低3成的死亡率,今年2/1起已獲得健保給付。
實際病例數應該更多 不能輕忽
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蔡政廷提醒,野生型的在統計學上比例不少,但實際發現的病例數卻不多,手麻、腰痠、站立性低血壓、消化不良等情況都是警訊。呼籲民眾正視心臟不適的潛藏問題,尤其罹患澱粉沉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或心房顫動,可能引起中風,更不能輕忽。
看更多:心房顫動治療新利器!「脈衝場導管電燒」不接觸組織不怕心臟燒破洞
猝死有8成是心因性引起
馬偕醫院院長張文瀚表示,心臟是人體馬達,急診經常接到猝死案例,有80%是心因性引起,包括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和心肌病變,尤其年輕人心肌病變可能因運動、爬梯或掃地,一次大量的運動負荷就心臟當機。提醒心臟健康很重要,若起身會頭暈、容易心悸都要注意。
◎ 圖片來源/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洪崇烈醫師.蔡政廷醫師.張文瀚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