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擔心被傳染、變得疑神疑鬼…心理師呼籲「1個原則」回歸正常生活

王家瑜 報導 2020/02/07 11:2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每天一打開手機、電視,如雪片般的相關訊息飛來,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甚至可能演變成恐慌。臨床心理師提醒,除了要從可信賴的管道接收疫情資訊外,也要學習以穩定的心情面對,才不至於陷入無謂的恐慌。

 

疫情資訊爆炸 易怒、失眠、恐懼悄上身

「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感染者?」「剛剛經過的路人,身上會不會帶有病毒?」當出現這些想法時,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可家建議,當出現這些情形時,最好能減少滑手機瀏覽相關訊息的頻率,尤其是未經查證的資訊。

延伸閱讀:打敗悲觀基因!心理學權威:12個有效快樂方案,提升生活幸福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陳可家提到,在疫情延燒初期出現囤積或搶購口罩、酒精的情況,其實也是因為民眾一下子接收過多疫情訊息,其中有真有假,在對疫情不了解之下產生許多想像,進而引發搶購行為。

延伸閱讀:口罩販售實名制6日上路 持健保卡、每人7天內限購2片

 

不妨檢視一下,自己如果在接收疫情訊息時感覺身心不適,例如疫情消息反覆出現腦海、過度擔心成為受害者,甚至因此睡不著、容易生氣、缺乏耐心等情況時,就得提醒自己盡量遠離大量的疫情訊息,有需要時也可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快被焦慮淹沒?放慢「這速度」就能擊退恐慌

 

SARS時期創傷湧現?理性比較今昔差異

有些民眾的恐懼可能來自SARS時期的創傷,導致不好的回憶湧現,也有些人會因為公眾人物的情緒化發言而出現負面情緒。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也提出防疫心理健康建議:以理性思考比較SARS時期和現今的不同,給予台灣醫療環境充分的信任,同時降低對公眾人物發言的情緒渲染,靜心專注在自身健康狀況和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台灣抗煞成功經驗 日本、加拿大發聲力挺入WHO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克服恐慌的最佳方法,就從「減少資訊量」開始。陳可家建議,可以找好朋友聊聊天、做些平常喜歡的活動,幫助心情回復平穩;有需要時可查詢疾病管制署等政府機關的網站或粉絲專頁,以正確健康的態度來度過武漢肺炎疫情。

 

疾病管制署訊息管道

官方網站:https://www.cdc.gov.tw/?aspxerrorpath=/news.aspx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CDC/
Line@疾管家:http://line.me/R/ti/p/%40vqv2007o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讓雜念漫遊!心理學博士教你「鼻吸口呼」 趕走煩躁、擔憂
面對病毒3招化解心理危機 抵抗力最強的人有這些特質!
睡前都還在想著工作?心理師教你2分鐘幫大腦斷電、好好入睡
超準色彩心理學:喜歡穿黑色的人都有這種特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