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掰掰寶寶就崩潰 專家傳授5大招降低分離焦慮

示意圖/TVBS
3歲半的君君準備進入幼稚園小班就讀,但每天早上,爸媽帶他到學校時,都會上演「十八相送」戲碼。君君總是拉著父母衣角放聲大哭,就算老師抱他進教室,跟他玩遊戲,也難以安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這種情況持續一個多月,爸媽無計可施下,帶君君前來台北慈濟醫院兒童早期療育特別門診,復健科醫師將他轉介給臨床心理師許芳綺做心理評估後,心理師透過行為治療及遊戲治療,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芳綺說,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分離焦慮會在6個月大出現,14到24個月達到顛峰,之後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但有些孩子會到上學時才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
如果孩子出現超過4個星期依舊無法適應環境、表現很緊張、總是擔心家人發生意外、不敢離開父母親、不斷做噩夢等情況,家長需要多加留意,有需要可前往早期療育特別門診評估。在6歲前,能透過行為治療、遊戲治療、親職諮詢等早療課程重新建立良好的情緒連結。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許芳綺建議家長可以這麼做:跟孩子分開時要接納孩子焦慮情緒、不要表現不耐煩、跟孩子保證回來的時間、堅定跟孩子道別、在保證時間內準時回來很重要。
家長也會有跟孩子分離的焦慮,但切勿因孩子哭鬧就放不下返回,也不要流露出過度擔心、不捨的情緒,才能讓孩子學會面對分離,否則會強化孩子逃避分離情境的行為,分離焦慮會更嚴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她也提醒家長,再小的嬰兒都有接收訊息的能力,所以不要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要離開孩子身邊時,都要清楚告訴孩子「媽媽要去哪裡、離開多久會回來」並確實做到,以免造成孩子的分離創傷經驗。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文章關鍵字:
延伸閱讀

唇皰疹是什麼?嘴唇皰疹病毒如何感染?唇皰疹原因、症狀、治療
2024-03-21 10:00:00

1人中鏢全家遭殃!專家提醒:「這疾病」傳染力強 夜間發作超崩潰
2025-07-04 17:16:00

女性洗澡「1動作」最危險 很多人都忽略造成私密處越洗越癢
2024-10-28 15:43:00

你會不會失智「看眼睛」就知道?研究驚人發現:12年前就發出警訊
2025-03-24 12:30:00

林芳郁罹失智症 哈佛專家示警4大傷腦行為,睡眠不足、久坐和壓力最傷
2025-06-20 14:27:00

林芳郁褥瘡因沒照顧好?林靜芸揭成因!這樣治療順利癒合
2025-07-07 16:52: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