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總是有聽沒有懂?聽力退化「慢得沒感覺」,身為子女都該看這篇
有不少正值中壯年的兒女都曾感到疑惑:為什麼爸媽年紀越大,似乎變得越難溝通?其實,不一定是長輩變固執、冥頑不靈,很可能是聽力問題作祟。一項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4成有聽力受損情形,70歲以上高達8成,長輩耳背多是因為聽力退化。
漸漸地,講話大聲的長輩們愈來愈不愛講話、出門,甚至鬱鬱寡歡。當晚輩的也困擾,在公眾場合對長輩講話,必須提高音量,還會引來側目、被誤會年輕人沒大沒小。
示意圖/TVBS
50歲起聽力退化 與人交談困難
與長輩交談溝通,除了要有耐心,更要細心。一般來說,50歲以上的人,聽力可能逐漸退化,而退化的程度約每10年減少10分貝。正常人可聽到10至25分貝的聲音,當輕度重聽時,可接收的聲音約達26至45分貝,輕柔的聲音已經聽不清楚;中度重聽者只在46至70分貝,只能聽到近距離的聲音,已經出現交談困難。當重度重聽時,與人交談就已經是答非所問,對談者須提高音量,因其可接收的音量約71至90分貝。
除了少數因感染、疾病或血流不順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部醫師吳哲民表示,聽力退化的原因往往多屬於「感音性聽力障礙」,即耳蝸毛細胞萎縮或聽神經的退化,雖能感受到聲音刺激,但腦部對聲音的辨識能力變差,其實是「有聽沒有懂」。
吳哲民進一步說明,退化導致的重聽,往往對接受高頻音能力的損失比較嚴重,但每個人聽力退化程度不同,有些人高、低音損失同樣嚴重,也就是高音、低音都較難辨識。
重聽除了在生活上造成極大不便,對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因為常聽錯、聽不到對方說話,與人溝通困難,很容易封閉自己、憂鬱或疑神疑鬼,導致大腦老化速度也較快,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此外,也可能因反應較慢,容易出現交通意外等事故。
有聽沒有懂 及早佩戴助聽器
聽力退化是一段緩慢的過程,「慢得不易察覺」,吳哲民說,平時更需要家人的留意及關心,或是定期健檢注意。若能及早發現長輩聽力退化的問題,可至耳鼻喉科諮詢、進行聽力檢查。除了少數出現感染、發炎等問題,老年人重聽通常已無法用藥物解決,抗氧化劑或營養品的效用,還沒有確實的佐證。
由於每個人重聽狀況不同,助聽器必須講求個人化,建議重度重聽者在醫師、專業聽力師的協助下選配助聽器,以免不合適反而影響正常聽覺。雖然近年助聽器功能性愈來愈佳,不再像以前容易一戴上就嗡嗡叫,也已能盡量減低周遭噪音,但佩戴助聽器還是至少需要2至3個月的適應期,可先從安靜的地方開始,再逐漸加長佩戴時間。
◎ 撰文/劉惠敏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