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失智長輩喜歡玩排泄物?醫師當偵探揪真相 教你如何化解「問題行為」

  • 王家瑜 整理
  • 2021/03/19 12:30
  • 字體放大
  • 失智長輩喜歡玩排泄物?醫師當偵探揪真相 教你如何化解「問題行為」

    長期接觸失智症患者與家屬,這幾年經驗累積下來,感覺人生忙碌事情百百種,但每日最基本就是吃喝拉撒睡。這些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放在失智患者身上,卻往往成為難以處理的大事,讓照顧他們的家屬傷透腦筋。

     

    失智婦人用手抓糞便 醫師推測這原因

    趙先生知道母親的失智已走到中重度的階段,仍然忍不住抱怨:母親解便完後總不願把糞便沖下馬桶,甚至會順手拿起糞便,讓他必須跟母親爭搶糞便。醫師細問趙奶奶解便的過程,發現她不是不習慣,也不是不會用沖水馬桶,她用一種分享祕密的神情告訴我:她是在生孩子。

     

    原來如此啊!醫師恍然明白,這正是古早時生孩子的姿勢。在她的生命歷程中,「生孩子」這件事對她來說必然是相當重要,以至於即使她現在已是失智患者也無法輕易忘懷。

     

    無論原因是否正如醫師的推測,但至少有個嘗試解決的方向,所以醫師建議趙先生這樣做:「下次媽媽解便完,不要再急著跟她搶大便,也不要責罵她,就順著她的話講,安慰她生完孩子辛苦了,請她到一旁去休息,等你把新生兒清洗好再抱給她看。」

     

    趙先生不但照做還舉一反三,他在廁所準備一個小玩偶,一看母親解便完就順手把玩偶遞給她,告訴她這就是剛生下來的新生兒,母親會抱著到旁邊哄騙,剛好方便趙先生收拾廁所。如此一來,患者安心,照顧者也輕鬆多了。

    看更多:明明待在家 失智媽媽卻吵著要回家…善用「減法話術」1招化解衝突

     

    排泄物當成「魔神仔」 家屬1招化解

    另一位因為母親解便問題而來的錢先生,帶著母親走入診間,就不好意思的為臭味向醫師道歉,原來錢奶奶手提包中是一包包乾掉的大便,怎麼都不肯讓家人拿去丟掉。奶奶帶著慎重的神情說:「醫生,我跟你說,這是不好的東西,都是小鬼,我要看好,千萬不可以讓鬼跑掉了。」

     

    「這樣啊!」醫師對奶奶表示理解,一轉頭就建議錢先生去拿一張符貼在垃圾桶上,下回再看見患者把大便包好,就跟她說:「這張符咒可是我專程去請回來的喔,你把小鬼放這個桶子裡面,小鬼就不會跑出來了。」

     

    很幸運的,這些方法都奏效了,困擾家屬許久的問題能被解決,家屬可以暫時安穩一陣子,直到患者病程往下進展,可能到大小便無法自己來的程度,也可能還保有行動能力,因此再有新的問題行為發生,若果如此,屆時再來想新的辦法應對。

    看更多:一通電話中醫師到你家!中風失能、糖尿病、失智症焦慮易怒、臥床褥瘡都能解

     

    失智者種種「問題行為」 讓家人疲於應對

    另一名患者黃爺爺,就是認知能力更加退化的例子,他出現的行為也是大家對失智患者常有的誤解:誤認患者會愛玩自己的排泄物,還會隨意塗抹造成環境的髒亂,往往把照顧者嚇得驚慌失措;但在醫師看來,這樣的故事其實可以換個角度來討論。

     

    黃先生因為老父親罹患失智症,在診間出入好一段時日了,那天又到了回診日期,他一看到醫師就憂心忡忡地說:「爸爸的狀況又退步了,他最近大便都不使用馬桶,而是直接褲子脫了、拉在地上,結束後卻彷彿這件事根本沒發生過,更像是看不見地上的糞便,站起來後就直接踩過大便到處走動,於是滿地都是沾上大便的腳印,我父親還會直接踩到床上,靜靜的翹腳看著門口,再用他的手抹起腳上的大便就往床頭的牆壁上開始塗鴉。」

     

    醫師訝異他怎麼這麼清楚整個過程,黃先生苦笑著說:「陳醫師啊,我爸爸生病後,我就裝了家用監視器來錄影, 起初是為了確保他的安全,沒想到意外拍到這件事,我才能描述得這樣清楚啊。」於是醫師問仔細看過錄影內容的黃先生:「你爸爸沒使用馬桶,但是還會走到接近廁所的地方嗎?」他想了一下回答:「有喔,他有走到廁所的門口。」

     

    換個角度思考:為何失智者這樣做?

    醫師暗自思量:所以,他其實是知道要去廁所的,那麼拉在地上是不是單純時間來不及的問題?於是她又問黃先生:「你觀察爸爸的糞便狀況,看起來是不是像腹瀉那樣稀釋、而不是固體的樣子?」黃先生點點頭後補充:「這樣說來,他也不是每天都把大便拉在地上,或許拉在地上的時候,真的是因為腹瀉而來不及了。」

     

    醫師安慰他:「可能是喔,我那上小學的兒子也曾經發生過來不及上廁所就拉在褲子上的意外,還打電話來要求我帶衣服去學校給他換呢!你父親罹患失智症,行為上像小孩子,所以發生這種狀況也是難免的。」

    看更多:男童連3天「放油屁」好尷尬 醫師抽絲剝繭找元兇…2片油魚害的

     

    黃先生表情看來放鬆了一點,於是醫師接著討論弄髒環境的問題,問道:「你爸爸現在還能分辨液體和固體嗎?比如解尿後會出現液體、大便的形狀是固體的或者是軟泥狀的。還是說,現在的他看到排泄物都已經無法分辨,頂多只是覺得家裡地板骯髒了點呢?」

     

    黃先生愣住了,瞪大眼睛說:「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停頓了一下,自言自語般的說:「如果是這樣,那的確是有可能一腳踩過去的。」醫師繼續引導他想像:「如果你包著尿布,裡面又有大便,感覺黏黏的,你會不會想用手去抓?」黃先生回答:「可能會喔。」

     

    於是我說:「所以囉,你爸爸也是這樣的,他或許無法理解自己已經解便了,但身體還是有感覺,覺得屁股或腳上不舒服,很自然就會伸手去抓,抓完了,身體舒服了,這下換手上感覺沾黏了東西,那麼抹在身邊的牆壁上不正是最順手的嗎?這一連串動作就是動物本能的表現啊!」

     

    醫師再度提醒黃先生,他的父親已是失智症中度的患者,這樣的行為並沒有辦法靠吃一顆藥丸就解決,而是要透過照顧方式來處理;更何況,家屬看來的種種問題行為,換個方向來從患者的角度想就合乎邏輯了。

    看更多:失智阿嬤結伴出門 1人跌倒送醫、1人不知去向…照護者做了4件事化險為夷

     

    照護失智患者沒有捷徑!醫師提醒2守則

    其實失智照護的核心精神不脫「將心比心」4個字。想想年幼孩童有時玩瘋了、忘記去廁所,等到不得不往廁所衝時,很可能在半路上就忍不住尿出來或者將大便拉在褲子上,而今類似的狀況也在失智症患者身上發生,因為失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

     

    雖然知道照顧者們都辛苦了,但也希望照顧者們理解,失智症並不是能用藥物來解決問題的疾病;相反的,我們要倚靠對患者當下身處的情境和思考方式的了解,才能提出更適切的照顧方式來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照顧失智患者沒有一套劇本走天下的方法,只能且戰且走、臨機應變,這也是家屬在照顧上頗多困擾的原因之一;希望家屬能了解患者不是故意製造麻煩,如果我們看懂她們的「問題」,就知道如何應對,甚至可以多想一下長輩心中對家人的愛,他們的行為不也是愛著家人的一種表現嗎?

     

    你我都可能失智 「將心比心」照護更有感

    進一步說,眼前的失智患者可能已被尊稱為阿公或阿嬤,但他們也曾是養兒育女的年輕父母親,我們都是從牙牙學語階段受父母照護長成,曾經我們也不懂得如何控制排泄,多少次尿床和便溺在身上,是父母親不嫌髒臭親手為年幼的我們洗滌。今天父母親老了,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我們難道不能懷抱當年他們愛護我們那樣的心情,以回饋的姿態來照護年老的他們嗎?

    看更多:照顧失智父親最後一哩路 郎祖筠:最怕父親忘記她

     

    這也讓我們更進一步提醒自己:每個人將來都有罹患失智症的可能,若果如此,那時即使我們身為患者,也定然期望著旁人將我們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照顧吧!所以讓我們在照顧失智患者時能多一點包容,莫忘了患者既生而為人,便會擁有生物本能,所以我們要順著生物本能行為來做出反應,在這樣的理解和包容之上,我們一定能提供更妥適的失智照護。

     

    ◎ 本文摘自/《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

    ◎ 撰文/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