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高2倍 長庚研究:嬰兒大腿不要包緊裹直

曾金月 報導 2022/01/05 14:5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冬天出生的嬰兒容易髖關節脫臼!根據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4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2倍。原因竟是低溫時人們會給嬰兒包裹很多層,嬰兒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反而造成關節發育不良,脫臼手術病例增加。

看更多:天冷孩子就哭鬧?可能是大腦發展有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嬰兒健康隱形殺手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張嘉獻醫師指出,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健康的隱形殺手,早期症狀不明顯,但拖到1歲多演進到脫臼、長短腳、跛行才發現,都需要在麻醉下手術復位,才能避免長期的運動困難及髖關節退化疼痛。

看更多:嬰兒滾下床要送醫?搖抱會腦出血嗎?「7個小孩頭部外傷問題」完整解答

 

在台灣,近20年來,髖關節發育不良大多經早期診斷、吊帶治療而恢復正常,根據統計,因晚期診斷、脫臼而需要手術治療的發生率已逐年減少,從2000年出生嬰兒有0.6/1000的手術率,到2010年已改善到0.3/1000,降低了整整50%。

 

然而長庚醫院根據健保資料庫的世代研究發現,在蒐集的1,296筆脫臼手術資料中,每年冬天(11至2月)出生的嬰兒是較容易發生髖關節脫臼需要手術治療的族群,其中以12月及1月出生的嬰兒有最高的風險,超過0.7/1000;相對的,夏天6月及7月出生的嬰兒手術發生率最低,不到0.3/1000。

 

冬天嬰兒容易髖關節脫臼的原因

為什麼冬天出生的嬰兒有較高的罹病率呢?張嘉獻認為,嬰兒出生到4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會妨礙發育導致脫臼,而大腿彎曲外展的姿勢,在肌肉出力時會將股骨推進髖臼內,促進關節發育。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張嘉獻醫師說關節脫臼是嬰兒健康上的隱形殺手。

 

台北長庚醫院骨科助理教授李偉群表示,另外一個有趣現象是,出生後3個月內的平均氣溫對於手術發生率有最高的相關性,比出生當月氣溫的影響力還大,這個現象說明了髖關節發育非常受後天如何照顧的影響。

 

例如台灣11月均溫22度,3月均溫20度,為何11月較暖和但出生的嬰兒有較高的手術率?因為11月出生的嬰兒經歷12、1、2三個月的低溫,被裹得緊緊的,髖關節脫臼的風險就上升為0.64/1000。

看更多:2歲腦麻兒長期肢體不協調 物理治療師:「這個」治療能促進動作發展

 

但3月出生的小孩,也許出生時氣溫低,但經歷4、5、6三個月氣溫逐漸回暖,家長給嬰兒越穿越少,大腿可以自由踢動,髖關節脫臼的風險就下降了,為0.41/1000。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確實將嬰兒大腿擺在彎曲外展的姿勢,才是最正確的照顧方式。

 

做3 件事改善冬天嬰兒髖關節脫臼

要改善冬天出生嬰兒的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長庚研究團隊提出三件事可以做:

 

一、以社群媒體或報章雜誌教育父母親,冬天即使氣溫低也不要把嬰兒的大腿包緊裹直,這種不正確的襁褓文化已被許多文獻證實會導致髖關節脫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二、兒童健康手冊內的衛教資料,將冬天出生嬰兒當作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好發族群,教育家長要確實將嬰兒大腿擺在彎曲外展的姿勢,提醒醫師診視嬰兒時要注意穿衣物的方式。

 

三、政策上適度放寬髖關節超音波執行的條件,因為還沒到脫臼地步的髖發育不良,不容易由徒手檢查出來,超音波檢查是避免遺憾的好方法。

 

這項研究成果並已發表在骨科頂級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 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