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男中風半身麻痺 靠機器人復健3個月恢復跑跳、還能登山健行
29歲林先生今年初突然出現步態不穩、頭暈且無法控制半邊身體的狀況,緊急送醫後診斷為急性左側延腦梗塞,雖即時施用血栓溶解劑,但林先生的左側肢體陷入癱瘓,無論是從病床上坐起、如廁或沐浴皆需旁人協助,對打拚事業的林先生來說,身心都跌入谷底。所幸後續經過3個月復健機器人復健,林先生從臥床恢復到可跑、跳,甚至還能登山健行!
看更多:復健就像打電動 中風患者戴上「希望之手」解任務重獲新生
男中風半身癱瘓,3個月機器人復健治療後甚至可以登山健行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鄭憲霖副主任表示,林先生一開始接受傳統的物理治療,但因本身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儘管使用柺杖,也無法完成完整的走路動作,練習分解動作很難抓到正確施力感。復健團隊評估後,林先生開始接受動力式下肢助行器的復健,經過25次下肢機器人訓練,輔以一般復健,3個月後,林先生已經可以自行完成走、跑、跳等動作,還能登山健行,也成功重回熟悉的職場。
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復健醫學部主任曾頌惠表示,據統計,使用機器人復健的族群以腦血管相關疾病為最大宗(81%),其次為脊髓損傷(14%)與其他如腦性麻痺孩童等(5%),北醫附設醫院首創多樣性下肢機器人復健中心,引進的三種復健機器人,涵蓋各階段的步態訓練需求,為不同的病人提供適切的步態訓練。
看更多:仁醫大愛永延續!北榮獲贈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助中風患者再站起來
6歲腦麻女童靠機器人教走路
現年6歲的腦性麻痺孩童小芯是28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時僅920公克,住了4個多月保溫箱,也同步展開物理治療,1歲前接受6次腦部引流管手術,2歲前天天排滿復健課程及針灸治療,但自行走路仍有難度,甚至需要以腹部貼地等方式爬行!
長大後的小芯向爸媽許願,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走路,因此在2年前進行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降低張力,術後接受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復健,一步步跟著機器人學走路,從一開始需要使用助行器才能走路,經過三次療程後,已經可以放手走路。而現在小芯每天自己走路上學,去年還與爸爸參加媽祖繞境以及最愛的五月天演唱會,整體動作、社會發展都有很大的進步。
小芯的爸爸說,「一開始得知小芯腦性麻痺,心情很沉重,但後來轉念想想,有這樣小孩,其實是上天賦予的任務。我們也沒有要求小芯很會賺錢,只要有自理能力就好,但一路以來,小芯教了我們大人很多東西,不是我教了她什麼,而是她教我們,什麼是不放棄、什麼是努力」。
曾頌惠提醒,神經與骨骼肌肉損傷期的黃金恢復期為一年,及早讓機器人復健介入可以有效縮短行走訓練時間約一至一個半月。雖然機器人復健效益高,但並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負擔連續的療程,期盼未來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受惠。
北醫附醫邱仲峯院長表示,北醫附設醫院2012年率先全國引進全自動下肢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迄今逾百名病人藉由機器人復健邁向新生,展現堅強的毅力。為了讓更多人接受尖端科技協助,今年全新引進動力式下肢助行器及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並於11月正式成立全台第一家擁有高中低階復健機器人的多樣性下肢機器人復健中心,涵蓋各個階段的步態訓練需求,無縫接軌,在病人恢復的過程中提供強力的助力,搭配傳統的復健治療,讓病人可以恢復得更快、更好。
看更多:「外骨骼機器人」來幫忙 中風癱瘓患者動起來!復健新利器雲嘉地區有了
◎ 圖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諮詢專家/邱仲峯院長·曾頌惠副院長·鄭憲霖副主任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