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看「胃相」9秒揪出胃癌嫌疑犯!台大醫院研發 準確率9成以上
胃癌是國人10大癌症死因之一,每年死亡人數約2300人,而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以往必須透過切片檢查進行判讀才能偵測到胃癌及癌前病變,但臨床上需要專業人力及大量的時間成本,尤其偏鄉離島地區醫療量能較不足,往往面臨早期診治的困境。台大醫院今天(1/16)發表最新研發成果,直接由胃鏡影像精確判斷「胃相」,只要9秒就能揪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胃癌風險,進一步進行除菌治療。
國人每年超過100萬人次接受胃鏡檢查,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胃癌與幽門桿菌感染的關係密切,一旦感染幽菌,會引發慢性胃炎、胃萎縮、腸化生,改變了「胃相」;「胃相」是胃病診查的關鍵,如果能在胃癌的癌前病變即進行除菌治療,可及早阻斷演變為癌症。
看更多:唐玲胃癌晚期又發現右腹黑痣變大!切除化驗結果出爐!醫:胸、背大量增生有危險
AI精確判讀胃相 偵測癌前病變
李宜家醫師指出,胃鏡檢查的目的就是找出胃癌高風險族群,一旦懷疑有病灶,必須將胃部組織切片,再由病理科醫師判讀,如果不切片,就得仰賴醫師的經驗用肉眼判斷,包括是否有幽門桿菌及癌前病變,但臨床上需要專業人力和大量時間成本,如何正確地評估胃相向來是臨床醫師的挑戰,對於醫療量能較為缺乏的偏鄉離島,往往面臨即時性不足的困境。
台大醫院自2016年起整合旗下10個院區的資料庫,使用大數據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開發,可直接由胃鏡影像精確判斷胃相,並於2020年底已在馬祖落地使用,只要短短9秒就能完成研判,一旦判讀到有癌前病變,就對患者進行除菌治療及追蹤檢查。
李宜家醫師說明,胃部的發炎一旦演變為癌症,往往快速轉移為肝癌或胰臟癌,且通常已是晚期,因此及早阻斷胃癌的形成十分重要;透過這套人工智慧模組,臨床醫師可直接觀察患者的「胃相」,對癌前病變及早進行除菌治療,協助第一線醫師對不同疾病下更精確的診斷。
看更多: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又轉快 這「5癌症」罹癌年齡較早
▲台大醫院李宜家醫師以自身的胃鏡影像,說明人工智慧模型對「胃相」的判讀。(許寶仁攝)
難治型幽菌救援處方 四合一療法奏效
而在難治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救援處方上,台大醫院也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共同成立台灣胃腸疾病與幽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執行多中心臨床試驗,並進行幽門桿菌篩檢,結果顯示台灣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30年前的60%,降到30%,在孩童更降到10%,胃癌的標準化發生率也持續下降。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癌醫中心分院主治醫師劉志銘表示,預估台灣成年人約 590萬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未成年人盛行率 10%,約有8~9成的胃癌是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被視為防治胃癌的有效療法。
根據台大醫院長期針對高胃癌發生率的偏鄉離島社區,進行的幽門桿菌根除計畫,例如馬祖執行迄今近20年,當地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近7成降低到1成以下,胃癌發生率也下降53%,成果於2021年發表在國際期刊《Gut》,並獲選為為該期刊最佳年度論文之一。
劉志銘醫師進一步說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在過去幾年開發了高療效的第一線治療處方,可達90%以上的除菌率,近年來更投入於難治型幽門桿菌第二線及第三線救援治療處方的開發,研究顯示,含鉍劑以及含左旋氧氟沙星的四合一療法,在第二線治療可分別達到93%及90%的根除率;第三線救援治療則分別可達97%及96%的除菌率;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
看更多:醫曝:有慢性胃炎會缺「5營養素」!貧血、骨鬆、憂鬱全都跟「它」有關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許寶仁攝
◎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 諮詢專家/劉志銘醫師.李宜家醫師
→網友最熱議瘦身法TOP10!【女星減肥祕方大公開】點這裡
→全民必修控糖課!點我看糖尿病知識大全【控糖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