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李艷秋走路用助行器!熱愛重訓髖關節竟出事 醫:久坐、常深蹲6族群小心

李豔秋

丁彥伶 報導 2024/05/03 15:3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66歲的電視名嘴李豔秋今(5/3)在臉書上傳她使用助行器的照片,她說,左髖關節又出問題,所以動了手術,還好是「微創手術」,所以手術第二天就出院了。她戲稱,這次手術打兩個錨釘,加上之前右髖關節清除骨刺時打了4根錨釘,有「半個機器人的FU」。前一次手術,她術後1周就上健身房,導致後來1個半月只能拄拐杖,這次她乖乖聽話,待在家裡,追求夢想學吉他,出門也使用助行器,讓傷口更快復原。

 

李豔秋5年前右髖關節才手術 現在左髖又出事

李豔秋自述,因為體質和退化的關係,繼五年前右髖手術後,左髖又出了狀況,病名是「左髖關節緣外傷性軟骨破裂合併髖臼關節壓迫症候群及關節炎」。她的主治醫師是骨科權威、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暨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理事長,也是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的詹益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她說,醫師告訴她,她的左股骨骨臼上長了骨刺,隨著各種活動的動作切破了髖關節的盂唇,如果不手術,就是不能運動、做任何活動都要小心,所以李豔秋選擇微創手術除掉骨刺,手術第二天就出院了。

看更多:辦公室健身法!久坐族救星 簡文仁傳授3招「坐式伸展操」改善腰酸背痛

 

詹益聖表示,李豔秋的情形常發生在很多喜愛運動的人或運動員身上,因為關節經常扭轉、擠壓,容易產生關節夾擠症狀,加上運動頻率高、運動強度大,則可能因此導致球狀的股骨頭,與周邊髖臼異常接觸。起初可能只有關節僵硬、疼痛等症狀,但長期下來兩個關節間不正常摩擦,可能增生骨刺,進而造成關節邊的唇盂摩損、破裂,就必須要進行手術了。

 

詹益聖:愛跆拳道、跳舞、深蹲重訓、久坐等6族群是高危險群

李豔秋的自述中,表示她平常因為喜歡運動、愛重訓,導致5年前右髖關節先出問題,5年後左髖關節也一樣因為骨刺引起軟骨破裂合併髖臼關節壓迫症候群。詹益聖說,類似情形也好發於喜歡做高踢腿運動,如跆拳道、舞蹈等髖關節高強度運動族群,而上班族長期久坐、重訓深蹲者、大角度瑜伽、經常長途騎自行車等民眾,均為高風險族群。

 

髖關節受傷常痛在「鼠蹊部」、跨步或彎曲關節卡卡要小心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醫師黃俊錫提醒,髖關節如果受傷,通常是痛在鼠蹊部,所以如果平常常感鼠蹊部疼痛,或在做跨越動作時容易感到關節卡卡,都要當心可能是髖關節出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詹益聖解釋,髖關節疼痛和一般肌肉或韌帶痠痛不太一樣,會感覺痛在深層部位,如果經常感覺做某個角度的動作關節卡住,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就要高度懷疑。如果及早就醫,才在發炎階段,只要服用藥物等保守治療,矯正姿勢,通常就可以改善,也能避免進一步破壞。即使是關節已經出現磨損,及早就醫,也可以透過復健運動、休息,讓磨損部位修復。

 

但如果一直沒有處理,就可能出現髖關節夾擠症候群引發骨刺,進一步造成關節唇盂受破壞,就要進一步進行手術修復了。

看更多:骨盆歪斜害全身變形!原地踏步50下簡易自測 2動作伸展脊椎 緩解腰背痛

 

關節大角度旋轉動作 別亂做

黃俊錫說,很多人以為關節活動要很大才是拉筋,在運動場常看到有人大動作地做髖關節往外、往內扭轉動作,一做就做幾十下。但其實髖關節做很大角度扭轉動作時,反而會承受到不正常的巨大壓力。

 

黃俊錫說,髖關節是連接人體腿和骨盆、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除了維持人體靜態如站立,和進行走路或跑步等動態姿勢時,腿和上半身能支撐身體並維持骨盆傾角平衡。人體一整天活動,可能都沒有做那麼多次大角度的髖關節動作,所以角度太大的髖關節活動,建議平常運動時只要做幾次,讓關節伸縮自如即可,太多次反而是傷害,甚至提早關節發生退化。建議運動時不要過度強調做「旋轉動作」,無論是髖關節或是肩關節都一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運動有益健康 出現疼痛要停止、就醫

詹益聖說,愛運動對健康有幫助,為了避免運動反而引發傷害,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先做暖身、拉筋。一旦發現關節出現疼痛,超過2周,甚至3個月都沒有改善,一定要趕快就醫。

看更多:髖部痛是髖關節出問題嗎?10分鐘運動預防髖關節退化 飲食全方位保養

 

◎ 圖片來源/翻攝自李豔秋臉書
◎ 諮詢專家/詹益聖醫師.黃俊錫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