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工程師嚴重腦出血怎麼辦?醫採低溫治療,不只保命且「沒有變笨」

丁賢偉醫師以低溫療法取代傳統開顱手術,病人恢復良好2

丁彥伶 報導 2024/05/13 12:1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最重視腦力的工程師腦部嚴重外傷性腦內出血,該怎麼辦?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接獲37歲楊姓工程師發生雙側額葉外傷性腦內出血,緊急搶救並採用低溫治療10天,一個月後回診,除仍有近期部分記憶模糊外,並「沒有變笨」!數學與邏輯思維均未受影響!

 

低溫療法降低腦部耗氧 避免破壞腦組織

該院神經外科丁賢偉醫師表示,正常人的腦壓小於10~15 mmHg,楊男腦壓最高時已超過30mmHg,一般嚴重顱內出血以開顱手術搶救後,仍有很高的機率死亡或腦死成為植物人,成功搶救回來的病人也有可能因為顱內額葉開刀而發生「額葉症候群」,例如個性重大轉變、情緒不穩,或是變得沒有感情而無情緒波動,甚至會不知道冷熱、忘記吃飯,讓家人又生氣又心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考量傳統手術風險高,丁賢偉醫師向楊姓工程家屬建議把握黃金搶救時間,使用「低溫療法」取代開顱手術,以盡快解除腦壓危機,並避免破壞腦組織。

 

醫療團隊透過置放顱內壓監視器監測腦部壓力變化,將楊先生的核心體溫控制在攝氏32~36度之間,減少腦細胞耗氧與耗能,並適時使用藥物降低腦壓。此治療讓受傷細胞的發炎反應下降,使病人以低耗能的狀況度過顱內出血最危險的早期,同時保護腦部功能並促進自行恢復。

 

整合治療一個月 無後遺症且完全復原

楊先生在加護病房接受低溫治療10天後清醒,確認腦部與神經未再受損,便轉至一般病房接受包括床邊復健、中醫針灸以及高壓氧治療等整合治療。一個月後出院回診時,他已經能行動自如、意識清楚。

 

楊先生的媽媽很開心地表示,兒子現在意識清楚後就開始到處趴趴走,她雖然很擔心他沒有好好休息讓身體復原,但是能看到兒子恢復往常的模樣,她感到非常欣慰,也感謝醫療團隊的努力。

 

楊太太表示,先生已經回復到過去樂觀、積極的工作狂模樣,沒有像醫師之前提到可能會有「額葉症候群」的後遺症,而且個性一點也沒變,仍然是溫和、很有主見的天蠍男。她打算接下來再帶先生到兩人經常約會的地點重遊,加速情感記憶的恢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低溫療法什麼時候可以用?

低溫療法近十年來較常聽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廖家麟表示,它是一種針對急救復甦後意識仍昏迷的病人所進行的治療,以及腦部外傷引起「惡性顱內壓升高」也會應用到。治療是利用降低溫度,讓大腦、心臟的細胞代謝降低,減低細胞耗氧的同時,亦可讓受傷細胞發炎反應下降,讓心跳停止後的人體以低耗能、低傷害的方式保護細胞。

 

治療時先將病人的體溫降到攝氏32度,並持續24小時。在維持24小時低溫後,以每小時上升0.25℃的速度緩慢回溫,整個療程約需數天。在精密的監控下,直到恢復到攝氏36度為止。研究顯示,使用低溫療法可以增加40%的存活率,增加25%的甦醒機會。

 

不過運用低溫治療必須把握黃金時間。一般在心跳恢復後越快開始越好,最好在4~6小時內開始,最慢不宜超過12小時。雖然自2015年健保開始給付低溫療法,但患者仍需自費數千元至萬元,並非完全免費。

 

◎ 圖片來源/衛福部台北醫院
◎ 資料來源.諮詢醫師/衛福部台北醫院.廖家麟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