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兒科好醫護!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徵選報名9/20截止 焦點貢獻獎瞄準「兒童心臟外科」
在新生兒出生數每年少於14萬人的這個年代,醫學院畢業生選擇兒科為專科的人數相較於其他科別,相對小眾。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即是在鼓勵和肯定不計薪酬和比對待成人病患更要耗費時間投入兒科之醫院醫護人員。本屆焦點貢獻獎瞄準「兒童心臟外科」,報名至9/20止。預計在明年兒童節前後,舉辦第11屆頒獎典禮。
主辦該獎項長達近20年的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表示,舉辦10屆以來(2005~2023)累計表揚了58位卓越個人,8個優秀醫療團隊。其中,焦點貢獻獎在每屆設立特定主題,以鼓勵在較為稀少的兒童特殊科別中,作出傑出貢獻的醫師。例如,去年第10屆的焦點貢獻獎科別設定在兒童急診科,當年時空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兒童急診需求增長而列入最值得被鼓勵的一科。
兒科的困境,國際皆然。一篇於2024年初發表在兒科期刊《Journal of Pediatrics》上,探討為什麼醫學生常常選擇不從事兒科的研究中,統整出一些主要發現和因素包括:
1.工作與生活平衡:
兒科通常被認為工作時間要求高,且相較於其他專科,工作與生活平衡更具挑戰性。
2.薪資:
兒科醫師的收入普遍低於其他專科,這對於面臨巨大教育債務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阻礙因素。
3.工作滿意度:
雖然兒科可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但也涉及處理困難病例和高情緒壓力,特別是當治療重症兒童時。
4.興趣和接觸機會:
接觸兒科輪轉機會較少或缺乏該領域導師的學生較不可能選擇兒科。
看更多:「傻瓜才到加護病房當專責醫師」他推動笑氣管制、守護兒醫25年 獲焦點貢獻獎
關於兒科專業的選擇,醫學生的專業選擇會因個人興趣、就業市場狀況和生活方式考量而有很大差異。在台灣,選擇兒科的醫學生比例通常比內科或外科等其他專業要低,這是因為兒科工作時間長且相對薪水較低。歷史數據顯示,只有少部分醫學生會選擇兒科作為他們的首選專業。
看更多:陳佩琪暖心推薦 讓孩子身心強健最有用的一帖「特效藥」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徵選辦法需由醫院推薦,推薦人必須簽章。獎項包含:
1.兒科新銳獎:資歷10年以下,年齡40歲以下(出生於 1984年 1 月 1 日以後者)醫師一名。
2.中流砥柱獎:資歷10年以上,年齡40~60歲(出生於 1964年 1 月 1 日~198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者)醫師一名。
3.兒童護理獎:至少一年以上之,40歲以上(出生於 1983 年 12 月 31 日以前者)及40歲以下(出生於 1984年 1 月 1 日以後者)各一名。如遇某年齡層無適合者,評審委員可不受年齡限制選出二名。
4.焦點貢獻獎(兒童心臟外科)醫師一名。
5.醫療團隊獎:團隊至少要有3種以上不同專業人員,並非單一的單位或科別。
6.終身貢獻獎:決審團推薦。
至於具體獎勵,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表示,有獎座一座,個人獎金新台幣10萬元,團隊獎金新台幣20萬元。
◎ 圖片來源/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 資料來源/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