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比生孩子還痛」 4個飲食惡習引它上門
在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其中又以40到50歲女性為好發族群;醫學文獻指出,女性、肥胖(BMI值超過24)、40歲以上、生產多胎婦女都是引發膽結石的重要因子。
此外,三餐不定時、不吃早餐、攝取高油高脂食物、節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是引來膽結石的關鍵因素。30多歲的小琪就是典型的例子──平時因為工作忙碌而三餐不定,又有吃消夜的習慣;產後為了回復身材,每天只吃一餐,早上更是一杯黑咖啡就打發。
示意圖/TVBS
沒想到,去年過年期間,小琪回家鄉與親人團聚,面對媽媽端出的滿桌佳餚,她暫時拋開節食的堅持,盡情享用美食;直到收假前一天,上腹部突然一陣疼痛,蜷曲在床上無法動彈,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膽囊有一顆約2公分結石和一些小結石,導致膽囊發炎。
膽結石的成分包含膽紅素、膽固醇及鈣。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說明,由於病人膽汁平衡功能不佳,加上攝取過多油脂及膽固醇,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升高,造成膽汁濃度增加,與膽囊中的膽泥、膽砂及膽鹽等物質融合一起,而漸漸形成結石。
示意圖/TVBS
「比生孩子還痛!」回想起膽結石造成的腹痛,小琪仍心有餘悸。當膽囊有結石時,因為膽結石阻塞膽囊出口,造成膽囊炎,疼痛伴隨而來;張健輝表示,膽結石常合併膽囊壞死或穿孔等嚴重後遺症,典型治療方式是膽囊全切除,預後良好且不易復發。
腎結石可以用震碎方式處理,膽結石也可以嗎?張健輝說,膽結石與腎結石的成分不同,排出途徑也不同,若用震碎方式,還必須長期服用膽汁酸溶解劑,一旦停藥,復發率極高。
根據醫師觀察,每逢農曆春節,因為膽結石而急診就醫的比例是平日的2到3倍。張健輝提醒,年節期間應注意飲食不過量、減少攝取高油高脂食物,避免引發急性膽結石。此外,膽結石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與胃發炎或胃潰瘍混淆,如有不適應盡早讓醫師診察,把握最佳治療時機。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