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保鮮膜哪種材質最好?營養師公開「三度一隔」安全用法

2019/06/05 11:1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幾年前的塑化劑風暴,實在讓人變得草木皆兵,用什麼都覺得不安心,現在連老字號商品都不一定是品質保證了!」重視食安的沈媽在大賣場遇見蔡營養師。只見沈媽從架上拿了四種不同材質的保鮮膜,認真地提問:要用哪一種才安全?

 

市面常見的4種保鮮膜材質:
聚乙烯(PE)→ 耐熱溫度80~110℃
聚氯乙烯(PVC)→ 耐熱溫度60∼130℃
聚偏二氯乙烯(PVDC)→ 耐熱溫度60∼140℃
聚甲基戊烯(PMP)→ 耐熱溫度180℃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PVC保鮮膜(又稱聚氯乙烯)是歷史最悠久的保鮮膜,早期的保鮮膜都是PVC做的,現在市面上還是買得到。PVC和PVDC保鮮膜材質含有「氯」,接觸高溫或含油脂高食物可能溶出;另外,在製程中通常會添加塑化劑,使可塑性提高,的確可能有氯及塑化劑溶出的疑慮。

 

示意圖/TVBS

 

只要不超過耐熱溫度,就安全無虞?
耐熱溫度高,並不完全表示保鮮膜就可無所限制地用在熱食上。耐熱溫度只是一種物理觀察的指標現象。它必須通過耐熱試驗,也就是把保鮮膜放在一個恆溫的環境,當保鮮膜出現扭曲、龜裂或突起的異常現象時,這時量測的溫度,我們就叫「耐熱溫度」。

 

說到底,保鮮膜終究是塑膠單體組成,依照塑膠性質按不同壓力去生成;只要高溫遇熱,就會開始對塑膠結構產生破壞,一旦結構改變,就會發生塑膠溶出的機會。由於溶出量可能非常微量,要使用高精密的檢測儀器才能量測。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塑膠溶出物,除了是另外添加的塑化劑,也包括本身的塑膠單體。這些溶出物一般都歸類在「環境荷爾蒙」底下,化學結構的共通點都包含環狀結構,故擁有不溶於水,易溶於脂肪的特性。有些也跟人類的性荷爾蒙相似,日積月累下來,容易儲存在皮下脂肪及器官臟器,對生殖系統造成危害。

 

因此,不論使用哪一種保鮮膜,都不應該接觸熱食,而PVC及PVDC因含有氯,且PVC會額外添加塑化劑,更要避免直接接觸食物(即使是冷食)及富含油脂的食物。

 

安全使用口訣:「三度一隔」
保鮮膜最大的用途,是它可以形成一種物理屏障,隔絕食物與外界接觸,以減少氧氣暴露、杜絕灰塵、外來物的入侵,並減緩食物表面水分的散失,就像一個防護罩。所以,保鮮膜還是有優點所在的。

 

另外,除了溫度的考量以外,使用保鮮膜時,還有兩個重點需要考慮,就是「油脂」與「食物酸度」──在油溶性的環境下,可能會導致塑膠單體溶出;當食物的「酸度」較高,就可能腐蝕塑膠單體,增加塑化劑溶出的機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使用保鮮膜要注意的事項真不少,可以注意「三度一隔」口訣幫助記憶:

1. 注意溫度:不論哪一種材質的保鮮膜,都不要接觸熱食。特別注意PVC 及PVDC 保鮮膜,即使是冷食,也不要直接接觸食物喔!

 

2. 注意油脂程度:任何情況下,請勿接觸含油脂程度較高的食物,如:炒飯、炒麵、披薩、炸物類等。

 

3. 注意酸度:酸度較高的食物,如:蕃茄,含有醋酸的醬汁:如:千島醬、蕃茄醬、糖醋醬或酸奶油,以及含有檸檬酸的調味醬料。

 

4. 一隔:保持適當間隔。建議把食物放在較深的容器,如:深碗或深盤,使用保鮮膜時,在容器的平面覆蓋即可,保持平整,周邊緊緊密封。食物置放在容器內,應與保鮮膜的平面保持適當間隔,保有空隙為佳,勿直接接觸。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營養關鍵32問: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教你這樣吃最健康》蔡正亮 著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外帶熱食用紙盒、紙碗就安全?注意2大重點,食安有保障

食材「洗不洗」有關係!打破2個迷思,不怕病從口入

蔬菜放3天就爛?魚鮮味變魚腥味?譚敦慈「密招」延長保鮮期

微波牛奶竟噴發爆炸 這些細節沒注意,小心食毀人傷

保久乳有防腐劑,所以鮮奶比較營養?很多人都想錯了!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