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會變成不滿!媽媽一句「我是為你好」,讓他好痛苦……
以他人為中心者的典型問題,就是會以「我是為你好,我是為了你去做,我是為了你著想」的想法去看待事物。這樣的念頭放到親子關係中,又變得更加堅不可摧。尤其在母女關係中,這種「我是為你好」更可以說是爭執的元凶。
「身為母親,必須去做」憑著義務感就會產生不滿
日常生活中將「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代表已經陷入典型的以他人為中心模式。這種狀態,與其說是忽視自己的心靈,更像是沒注意到自己心情、情感與需求。這就是扎根於世間父母意識深處的「忍耐意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舉例來說,母親帶著「為了」丈夫或兒女的心態行動,會變成眼裡看見的不是自己,只看見對方。所以帶著「為了對方」的心態行動時,母親並未注意到自己的心靈狀態。
「我身為妻子、身為母親必須去做。」或許母親內心其實「不想做」,但卻強迫自己忍耐,勉為其難地行動。既然是在忍耐,勢必會有所不滿。
如果行動時抱持著「我想做」的正面情緒,那麼「自己的需求」就會化為動機,完成後會感到滿足。「哎呀,完成了的感覺真好。」但是若是憑著義務感或責任感行動,就會產生不滿。
「雖然我不想做,但是身為母親,我必須為了家人這麼做。」
帶著「我是為你好,我是為了你去做」這種想法行動,完成後只會感到不滿而已。不滿會令人想朝著對方宣洩情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而且這種時候對方其實認為「妳為我這麼做,令我感到困擾」的案例並不少見。雖然困擾但是「不想傷害母親」,所以就忍耐著「讓母親繼續為我這麼做」。也就是說,「為了孩子去做的父母」與「接受好意的孩子」其實都在忍耐。
而這份忍耐會發展成爭執。當然,爭執同樣無法讓心情舒暢。相反地還會讓對方更加堅持,進一步強化「關係成癮」的狀態。
◎ 本文摘自/《拒絕當「乖孩子」的勇氣:克服罪惡感,擺脫父母的干涉、束縛與攻擊》石原加受子 著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我的先生是亞斯伯格!他腦袋是天才,但卻是生活白痴…
2020-05-22 16:10:00
「都是你害我失去自由,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可以離開你爸了」你被父母情緒勒索了嗎?
2020-11-13 16:03:00
一句話激怒另一半!當情緒即將爆發 3步驟幫你「好好說話」
2019-10-04 16:12:41
改風水就可以改變命運?「這個」才是人生改變的關鍵
2019-10-05 10:40:00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愚孝」比反抗更可怕!這些舊觀念快捨棄
2021-03-25 15:27:00
防疫在家老公小孩都變成不是你的?15位身心靈名家免費線上直播,守護大家安度疫情
2021-06-23 08:00: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