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能治病?不僅改善腸胃疾病 糖尿病、帕金森氏症也有望
科技日漸發達,不少新型技術能幫助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甚至從疾病中痊癒。有一種最新療法,號稱用糞便可以治病,乍聽之下可能令人震驚,但這可不是空穴來風,台灣也將加入這項行列,衛福部預計在今年8月將它納入常規醫療。
「糞便療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醫藥記者洪素卿說明,這項「微菌叢植入治療」(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是透過糞便移植的方式(製成膠囊或從肛門灌洗),能改善腸道菌相,有助於治療和腸胃道相關的各式疾病。
示意圖/TVBS
她補充說明,腸胃道相關疾病可不只幾種,包括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發炎性腸炎等免疫疾病,以及巴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都被認為與腸道健康有關;目前全球有超過100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可望治療多達10種以上的疾病。
高雄榮總胃腸科教授許秉毅說,目前國內運用糞便治療的案例尚少,多數用於治療「艱難梭菌腸炎」;在美國,每年約有1萬4000人死於這個疾病。艱難梭菌腸炎主要病因是患者腹用大量的抗生素後,使腸內的艱難梭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破壞腸壁,導致發炎、出血等問題。
糞便變黃金!捐糞條件超嚴苛
糞便療法的發展性不可限量,全球各地紛紛成立「糞便銀行」,包括美國、英國、荷蘭和香港等地都有,嚴格篩選並常規性地儲存糞便,不過,篩選條件非常嚴苛,必須經過層層考驗。許秉毅說,在美國僅有4%的捐贈意願者符合以下條件。
1. 年齡介於18-50歲
2. BMI小於30:研究發現,肥胖的人腸內壞菌較多,因此篩選條件排除過度肥胖者。
3. 過去一年居住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一般認為這些已開發國家的衛生環境好,腸道中較少有感染問題。
4. 填寫問卷:問卷題目多達120題,內容包括病史、旅行經歷、抗生素使用等。
5. 抽取血樣:檢驗項目包括A、B、C型肝炎、梅毒、愛滋病等。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