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肌少症先顧好脾胃!中醫授1茶飲健脾益氣、增強肌力 3穴位調理脾胃補血氣
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會慢慢流失,嚴重肌少症不只會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想要預防肌少症找上門,除了西醫治療,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中醫師分享自製茶飲及穴位,讓民眾在家也能輕鬆保健。
小心肌少症5徵兆
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莊可鈞表示,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骨骼肌質量、力量及功能逐漸減退,並伴隨體能狀態和生活質量下降的老年綜合症。
肌少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普遍,而隨著病情進展,影響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進而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及降低生活品質。臨床上的表現為虛弱、步行困難、步態遲緩、易跌倒、四肢纖細無力等。西醫治療主要為肌力訓練,增加肌肉強度,以及補充蛋白質。
中醫看肌少症 脾胃虛弱為主因
莊可鈞指出,肌少症在中醫則稱作「肉痿」、「脾痿」,痿證指的是局部或肢體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痿證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政治要訣・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肌肉的生長發育及功能發揮,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胃虛弱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因。
中醫認為,脾的生理功能為「主運化」、「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氣健旺則肌肉豐滿有力,脾氣虛弱則肌肉萎縮無力。
此外,在肌少症患者中,脾胃虛弱者也多同時兼有腎氣虛的表現。腎為先天之本,《壽世保元》寫道:「元氣者,腎間動氣也,右腎為命門,精神之所合,愛惜保重,則榮衛周流,神氣充足。」所以老年脾腎虧虛,氣血虛弱,肌肉失養,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機。
看更多:不只老了、久坐會肌肉流失!日常「肌肉消失5時機」減重也上榜 營養師親授增肌祕技
自製1茶飲健脾益氣
莊可鈞表示,針對肌少症的患者,中醫常使用健脾益氣及補腎填精的處方,例如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右歸丸等。民眾在家可自製養身茶飲調理脾胃增強肌力。以下推薦一款自製茶飲:
四君養身茶
材料: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朮5克、炙甘草5克。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熬煮20分鐘。水也可以改加1000c.c.,味道比較不會太濃。
功效: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均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若有痰飲,可加陳皮、半夏即為六君子湯。
看更多:增肌防肌少症這麼簡單!江P教3招不花錢在家輕鬆強肌肉、增肌力
按3穴位養身保健
足三里穴
位置: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四指處。
功效: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化濕消滯、扶正培元的功效,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中醫認為「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多氣多血,是人體營衛氣血的來源,故肌少症首重陽明經的穴位。
太溪穴
位置: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功效: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具有提高腎功能的作用。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則肌肉組織及臟腑都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且腎為先天之本,按壓太溪穴可激發身體的原動力。
三陰交穴
位置:足內踝,再向上約三寸處。
功效: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是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脈的交點,對於調理人體的肝、脾、腎有明顯效果,氣血虛弱時能夠補充血氣。此穴道可以補脾土,促進脾造血,在婦科、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上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看更多:走路速度可以預測壽命長短!想要健康長壽活得久、養肌力 這樣走路最好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莊可鈞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