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努力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好像怎麼做都不夠,只能一直做下去』
『爸媽跟我說只能考一百分,不然就是沒用』
『我好像只會工作而已,放鬆是什麼,我從來都不知道』
曉芳從小成績優異,一路上到出社會,幾乎都蠻順遂的;小時候反正就是只要考一百分就好了,也不需要思考未來,有能力的她,也大人預期考上第一志願,如北一女、台大等。但好像也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那就聽父母的,考企管系或是其他商科。
出社會後,父母也沒有再給曉芳什麼壓力或方向,曉芳反而不知道目標要設定在哪。但是她覺得再怎麼努力都不夠,因為「沒有分數」評估做得好或不好,感覺考績大家都差不多,也因此常常加班到很晚,認為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是得到肯定。
看更多:阿滴憂鬱症「光活著就用盡力氣」 分享這5件事對他康復幫助很大
此外,曉芳在工作上也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送出的資料一再檢查,總是有種不能出錯的感覺,這樣的她,讓同事感到很有壓力,因為她為了不出錯,也會盯著同事的工作內容或是確認一下;也會擔心同事或主管的眼光或是閒話,所以都不敢怠惰或是多請假,覺得要請別人幫忙很麻煩,也不想麻煩別人。
主管和父母都曾勸過曉芳不用擔憂,要讓曉芳放鬆一點;但是曉芳好像不知道放鬆是什麼,從小到大曉芳都沒放鬆過,只知道在考試和工作中不斷地努力。曉芳好像也很少笑,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
從追求分數到追求主管認同或升遷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指出,很多時候大多都會說努力可以改變一切,戰勝不完美,然而,有時候努力過頭了,這樣的努力與付出就會變成一種壓力的來源了。
有很多像曉芳一樣的高材生,他們的一生就只會唸書和考試,但到了出社會後,因沒有唸書和考試;所以他們就在工作中尋求主管的認同或是盡可能的升遷,以前是考一百分,現在變成利用加班、工作量多等,甚至接受無理的工作要求或是工作量,來證明自己有能力,想從中獲得他人的認同感。
看更多:媳婦想離婚…一定要勸和不勸離?你不需要推波助瀾 也不需要自責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易心慌
像曉芳一樣會在意同事的眼光或是怕他人說閒話的人,會很擔心自己犯錯,覺得如果做得不夠好,就會被別人指指點點,而且可能會被主管指責錯誤。因此這樣的人常常上班時間會很緊張,有些人甚至會到達恐慌發作的程度,會很想逃離現場。有一些人會因此與同事或他人少接觸,擔心被他們評價。
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夢想或渴望
薛媛云指出,有很多高中生或大學生,在求學階段中選擇科系都是老師或父母的選擇,其實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即便自己有想要就讀的學校或科系,很容易會被打槍。如:「你念這個哲學系,出來沒有用啦!都找不到工作」「當然要唸醫學系啊!選什麼資訊工程系,當醫生比較有面子」「你如果沒考上公立大學,就再重考一年,一定要考上公立大學」「你以後就去當老師或是公務員就好了,是鐵飯碗,工作比較穩定」「學畫畫不能當飯吃,你會餓死」「你考這種分數只能去工地做工啦!沒有用!」
看更多:「我是為了你好!」聽到這句話就動怒?1招教你分辨「真假意見」
上述這些話,其實都在否定那個正在思考自己需求、夢想或渴望的青少年,讓他們不敢再追求夢想,不敢再相信自己的選擇,甚至是不敢再犯錯。
放鬆是什麼,可以當飯吃嗎?
薛媛云在諮商室很常發現工作壓力大的人,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而這樣的人通常當心理師詢問他們你覺得何時最放鬆時,都回答不太出來,甚至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壓力。
他們很容易覺得:「不就是這樣嗎,大家也都和我一樣的工作量啊!怎麼可能有壓力」
「承認我有工作壓力,等於我輸了」「我們是責任制,所以一定只能加班完成」⋯⋯等等。而對他們而言,放鬆好像是生活當中最不重要的事一樣,承認有壓力則變成最不可能的事。
想改善上述的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但是當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嘗試和改變時,心中的狀態就會變得不同。
從覺察開始認識自己
首先,先要開始重新覺察自己的身體需求和心理狀態。身體需求就包含了:餓、渴、累⋯⋯等,從身體開始是比較容易覺察的;再來是覺察身體的肌肉和呼吸,因為放鬆時的肌肉狀態、呼吸速度,與緊張時是不同的。接著,覺察心理狀態,從情緒到想法,我今天是高興、悲傷、還是憤怒,我為了什麼而憤怒,我為了什麼而焦慮?是因為我主管沒有稱讚我的工作表現嗎?還是我又對我自己高標準了?經由覺察過後,才能夠重新選擇,是否需要改變,或是才知道方向,來想辦法改變。
夠好就很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當遇到挫折時,或是發現自己犯錯時,接納當下的自己,且不批判自己。如果連你都先批判自己了,那怎麼相信他人不會批判你。還有也需要省思,這是別人的期待還是我自己的希望的樣子。
另外,記錄自己表現好的一面是很重要的,大多數的人會忽略要完成一件事或開始做一件事不容易的,例如:每天上班不遲到,雖然合理規範,但要達到不是這麼容易的,從不塞車、不誤點、準時出門、不賴床等,一連串動作都無誤,才能準時到公司,然而大家都太習以為常了;所以才更需要學習自己先認同自己,認同可以從小事開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國泰醫訊
→2022水果享宴,看精選文章送好禮!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