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失智長輩關在家…「輔助療法」活腦動四肢、延緩病程

當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家屬會明顯發現患者出現行為障礙、個性和情緒改變,甚至有幻聽、幻覺、妄想等精神行為症狀出現,嚴重影響患者本身人際關係、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
失智症病程像是一個拋物線,且目前沒辦法根治;如果不以藥物控制,患者狀況會像下墜球般快速掉落。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非藥物治療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運動、認知刺激訓練等,對病人的心智和身體維持是最好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走出門有事做 不再胡思亂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說,非藥物治療之所以重要,在於讓老人家有事可以做,減少胡思亂想的機會,而且藉由團體活動增加社交圈,動腦遊戲則能減緩腦部退化。
此外,社工洪嘉恩發現,最能引起長輩興趣的是懷舊治療,讓他們聚在一起聊著過去的事,總會引起熱烈討論;將會談環境布置成懷舊風,也會讓老人家更能融入情境中。
音樂療法則以卡拉OK最受歡迎,許多老人家很愛唱卡拉OK,你會發現沉溺歌聲中的患者,心情的愉悅感完全掩不住;寵物治療、藝術治療則能給予長輩轉移心靈慰藉等,都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為症狀,並能讓他們心情好、抒解情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減緩照護者負擔 台灣照護路有待發展
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指出,非藥物治療出發點是治療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為主,其次是緩解照顧者壓力。但台灣的情況是,因藥物有健保給付,願意就醫的患者都能接受藥物治療,但非藥物治療因耗錢耗時耗力,願意做的人就比較少。
雖然有日照中心、瑞智學堂能進行非藥物治療的部分,但供給量有限;此外,家屬不積極鼓勵、每天接送有困難,也讓患者不願意去這些地方進行非藥物治療。目前坊間已出現專業的職能治療所,希望能讓家屬及病患有較多的選擇。
◎ 撰文/黃慧玫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健康2.0資料照
相關文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林芳郁失智,林靜芸曝1件事是關鍵!幫他動手術崩潰大哭
2025-06-20 11:21:00

林芳郁失智5年!2招「判斷早期跡象」最佳照顧技巧曝
2025-06-20 12:32:00

林芳郁罹失智症 哈佛專家示警4大傷腦行為,睡眠不足、久坐和壓力最傷
2025-06-20 14:27:00

名醫林芳郁失智症夜走30公里!「防遊走變走失」有技巧
2025-06-19 14:28:00

指甲有黑線恐是癌?醫師解答:「1種情況」才要擔心
2025-06-20 11:34:00

10大傷腎喝水習慣!運動後、晚餐後大量喝水超危險 晨起要喝這杯水
2025-06-20 11:01: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