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心律不整難發現,中風機率變5倍!「心電圖手錶」24小時監測不打烊

2018/12/20 15:4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蘋果新型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推出以來,不時傳出成功拯救生命的例子,其實在它問世前,台灣已率先推出24小時心律偵測手錶,結合醫療系統且經醫療認證,能及早預知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示意圖/TVBS

 

心律不整出現的時機難以預測,以往醫師會將心電圖機「黏」在患者身上一整天,但不僅造成洗澡困難、無法劇烈運動等不便之外,還有可能「作白工」──因為24小時內剛好沒有出現心律不整而「錯過」,準確檢出率並不理想。

 

難以捉摸的心律不整 全天候監測「不漏抓」
「心律不整的檢查就像『官兵抓小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表示,幸運的病人1天就可以檢測出來,但也有1到2週,甚至是3個月以上才出現一次心律不整症狀的案例,所以傳統的心律不整篩檢有其限制性。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新推出經醫療認證的專用心電圖手錶及14天居家篩檢服務,民眾可在家進行24小時不中斷、共14天以上的居家篩檢,配戴心電圖手錶後可以正常生活、運動,與一般正常生活無異;手錶會蒐集並分析心律資料,直接整理出疑似心律不整的時間與數據,醫師不須逐筆分析大量的心電圖資料,加速檢驗流程。

 

黃群耀進一步說明,心電圖手錶具有資料即時回傳的功能,系統偵測到心律不整的症狀發生後,會立即通知北醫附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同仁會依據系統建議提供包含就診提醒、預約掛號等服務之外,也會同步將數據回傳給病患的主治醫師進行分析,在病患抵達醫院前,醫師可以提早了解病患狀況,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民眾配戴心電圖手錶後,在醫療系統的監測輔助下可以正常生活、運動,並長時間監測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狀況發生。

 

近1成長者有心房顫動 頭暈、腳腫脹要注意
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如心房顫動,盛行率大概為全人口的1-2%,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心房顫動發生的比率也會逐年增加,65歲以上的盛行率更高達5-10%。黃群耀表示,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因此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若能提早偵測到心房顫動的發生,依照醫矚服用抗凝血藥及心律藥物,就能降低包含腦中風在內的中風風險。

 

此外,心房顫動也會影響全身的血液輸送,所以病患容易出現頭暈、腳部腫脹等症狀,並伴隨經常性的心悸症狀,醫師提醒有以上症狀的民眾,也可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


目前北醫附醫已有12名個案接受心電圖手錶篩檢,其中就有9人檢驗出包含心室、心房早期收縮、心房顫動等問題。62歲的張小姐因為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而就醫檢查;接受傳統的24小時心電圖檢測後,沒有檢測出任何心律不整的數據後,黃群耀建議配戴心電圖手錶接受14天居家篩檢,果然篩檢出有心房顫動的現象,經過藥物及電燒治療後,成功擺脫心房顫動的威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黃群耀指出,全球包含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家都在積極嘗試進行全面性的心律不整篩檢,希望減少民眾因中風而需要負擔高額的照護費用;民眾若是能提早偵測到心房顫動的發生,並依照醫師醫矚,服用抗凝血藥物及心律藥物,就可能降低腦中風等中風風險。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北醫附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洗腎洗到低血壓頭暈?「智慧醫療」監控血壓洗腎更安全

不乖乖吃藥猝死多!「智慧藥袋」讓冠心病患規律服藥

智慧型手機不只能記錄心跳,還能治療憂鬱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7秒讀完250本醫學書!「華生醫師」幫人類抗癌能診斷13種癌症

心疼病人行動受限…醫師研發可迴轉、可倒車的「智慧輪椅」

 

【立即報名】顧好子宮遠離婦科病 健康2.0免費講座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