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原發性顫抖讓他連擠牙膏都有困難 「神波刀」不開腦治好了!

2019/07/01 12:4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談到手抖,許多人第一時間都聯想到巴金森氏症。醫師表示,手抖不一定是巴金森氏症,也可能是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在台灣約有20到30萬人罹患,比巴金森氏症還要常見。針對原發性顫抖症,目前已有非侵入性治療方式,不須進行開顱手術,症狀改善效果顯著。

 

倒個水手抖不停 可能是原發性顫抖症

原發性顫抖常見於老年人,因為神經退化而導致持續性的顫抖,半數以上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雙和醫院副院長胡朝榮說明,通常會從手部開始,出現對稱性顫抖,也可能影響到頭部、腿部或軀幹;大多數病人會在手部持固定姿勢時產生顫抖,也就是「姿勢性顫抖」,也有些病人會在執行特定動作(例如拿水杯、倒水)時加重或誘發,即為「動作性顫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雙手無法控制的持續性顫抖,是原發性顫抖症的常見症狀。

 

「用力就感覺不是我自己的手。」42歲溫先生是原發性顫抖患者,為此困擾長達7年,無法握筆寫字,倒水、拿杯子卻灑得到處都是,就連拿鑰匙開門、將牙膏擠在牙刷上等細微動作,都困難重重;長期下來不僅難以正常工作,生活品質受到很大的影響,也讓他自尊心下降,買自助餐時趁人少的時候趕快夾菜,深怕自己異於常人的雙手會引起旁人注目。

 

發病初期,溫先生採藥物治療,順利控制顫抖情況,但2年後又開始出現難以控制的持續性顫抖,吃藥也無法有效改善。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治療原發性顫抖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但臨床上約有4成患者像溫先生一樣,服藥效果不佳,此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開顱手術讓人卻步 非侵入性「神波刀」新選擇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傳統外科手術如丘腦切開術(Thalamotomy)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在頭上鑽一個小洞,進行燒灼或植入晶片進行電刺激,但許多病人忌諱手術需要「開腦」,以及體內安放電極後的風險,因而裹足不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較於侵入性的傳統手術,現在有「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提供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又稱為「神波刀」,不需麻醉,也無須打開頭骨,也沒有輻射暴露,屬於非侵入性無創治療。

 

溫先生接受神波刀治療,不須麻醉,且不須開腦,一次性解決手抖困擾。

 

神波刀是利用核磁共振測溫,將能量導引倒丘腦部位,再以超音波加熱至45-50℃,暫時阻斷神經功能;確認症狀是否有初步改善,接著再將溫度加熱到60℃,永久阻斷這些不正常的神經功能。

 

洪千岱說明,治療過程約需3小時,由於患者沒有麻醉,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即可即時確認症狀改善與否,一次性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術後透過書寫測試、倒水測試、手繪螺旋圖測試等檢查,可明顯看出成效。目前國外研究追蹤治療後4年患者,少有復發情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溫先生接受神波刀治療後,手繪螺旋圖測試結果明顯進步,並親手寫下對醫療團隊的感謝之意。

 

全台目前僅有3間醫療院所引進「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機器,包括秀傳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雙和醫院。胡朝榮表示,這項療法將是未來取代開顱手術的主流治療,未來可望用於巴金森氏症、神經性疼痛、腦腫瘤、癲癇、阿茲海默症等其他神經疾病治療,造福更多患者。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手抖就是巴金森氏症?也可能是這疾病,從4個重點辨別

治療巴金森氏症露曙光 老藥新用促進腦神經新生

4大食物巴金森病友別碰!1種運動技巧不再跌倒、防失智

起因都是大腦退化…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如何分辨?

腦部有病變 看走路的步態可知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