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夾菜、拿杯子手會抖?原發性顫抖症成因找到了!

郭庚儒 報導 2020/02/18 18:5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原發性顫抖症的成因找到了!台美跨國合作研究發現,第一個原發性顫抖症的致病機轉,目前已有美國及日本等數個國際藥廠,進行顫抖症的藥物開發及試驗,可望嘉惠病患。

延伸閱讀:手抖別輕忽!她手抖數年竟無法行走 原來是罹患了罕見疾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你拿碗、拿杯子手會抖嗎?拿筷子想要好好夾食物,結果手抖得更厲害嗎?台大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潘明楷指出,原發性顫抖症是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是以活動中的手抖、頭抖或聲音抖等顫抖症狀來表現。

延伸閱讀: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台美合作找到顫抖症致病機轉

原發性顫抖症在成年人盛行率約4%,在老年人更占了近20%;可惜的是,原發性顫抖症卻找不到致病機轉,病因也不明。在台大醫學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成立跨國合作團隊,耗時4年時間找出第一個顫抖症的致病機轉,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尖轉譯醫學期刊 《科學轉化醫學期刊》。

 

潘明楷說明,研究發現顫抖症病患的小腦細胞,其中控制神經連結的GluRδ2蛋白會減少,導致小腦神經纖維的過度增生,使得小腦細胞產生過強的連結,造成小腦神經的過度共振,進而產生顫抖症狀

 

開發藥物 可望逆轉顫抖症

此外,小腦神經的共振異常,更可成為檢測原發性顫抖症的第一個生物標記,幫助顫抖症的臨床診斷及藥物開發。潘明楷表示,目前顫抖症的藥物治療不佳,比較有效的治療必須以手術破壞大腦深處的細胞,或在腦部埋入電刺激器來治療;但即使手術治療一開始有效佳的療效,在數年之後療效也會慢慢減弱。

延伸閱讀:手抖、腳無力都好了!巴金森氏症纏身20年,這項治療讓他喜極而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潘明楷指出,在顫抖症病患腦庫的病理分析中,觀察到顫抖症特有的小腦結構及分子變化,並依此建立動物模式,以先進的活體小鼠小腦電生理及光遺傳學技術進行神經機轉的研究,找出顫抖症的神經迴路及共振異常,並進一步開發小腦腦波的臨床電生理新技術,真正在顫抖症病患上確認小腦共振異常

 

目前已有美國及日本等數個國際藥廠與台美團隊合作,利用新開發的動物模式及小腦腦波新技術,進行顫抖症的藥物開發及試驗,對於GluRδ2蛋白設計基因治療方法,逆轉GluRδ2蛋白的缺損,可望嘉惠病患。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原發性顫抖讓他連擠牙膏都有困難「神波刀」不開腦治好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寫字、拿杯子手會抖,是得了巴金森氏症?

手抖就是巴金森氏症?也可能是這疾病,從4個重點辨別

顫抖是中風、關節痛還是… 影像AI輔助判讀帕金森氏症,快又準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