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發病比美國早10年!乳癌名醫警告:遠離日常3大危險因子
乳癌是全球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在台灣,女性乳癌則是十大癌症第3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台灣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比美國整整早了10年!
乳癌名醫張金堅指出,台灣的乳癌好發於45到55歲,40歲以下患者比美國多了2倍,35歲以下患者多了將近4倍,年輕型乳癌普遍比歐美多,「這大概和生活習慣、環境荷爾蒙以及肥胖都有關係。」
乳癌危險因子1 肥胖
很多文獻指出,肥胖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張金堅強調,肥胖和13種癌症有關,不僅容易發生癌症,癌友也要注意避免肥胖,以免增加復發及死亡風險。他建議一定要規律運動,消耗熱量、避免脂肪堆積,就是遠離肥胖的最佳方法。
看更多:為何癌症治好5、6年還復發?現在的乳癌和以前不一樣!
乳癌危險因子2 高脂肪食物
進一步來說,想要預防肥胖就必須從生活習慣做起,包括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和加工食品,避免吃下過多添加物;盡量採取彩虹飲食,吃越多顏色的蔬果越好。
乳癌危險因子3 環境荷爾蒙
長期暴露在環境荷爾蒙,是引發乳癌的一大關鍵,例如熱食裝在塑膠袋裡、吃下有農藥殘留的蔬果,都是讓自己暴露在環境荷爾蒙的錯誤行為,建議可以改吃有機食物。近年也有研究指出,空氣汙染也可能導致環境荷爾蒙暴露量增加。
面對乳癌你不孤單!衛教指南免費下載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曾在32歲時罹癌,她形容這是一趟「不得不參加的旅程」;在接觸過許多年輕癌友後發現,年輕癌友對於罹癌經常因為緊張、恐懼,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面對乳癌你不孤單!為了幫助他們在抗癌路途上更勇於前進,台灣年輕病友協會邀請張金堅等多位醫師共同審定推出電子版《乳癌旅行手札》,以病友觀點出發,邀請48位癌友深度訪談,整理出食衣住行各面向的衛教指南,包括治療方式及費用、常見副作用、術後乳房重建、營養補充、心理支持等,提供免費下載。
看更多:癌友怎麼補體力?5個營養重點 別等到化療噁心嘔吐才後悔
張金堅指出,年輕型乳癌患者需要面對一些身心挑戰,但目前在台灣乳癌治療幾乎和歐美同步,整體來說存活率可達85%,只要按照醫囑接受治療,多半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另外,年輕型乳癌患者過去可能得面臨「治療」和「生育」二選一的難題,現在可以透過凍卵、凍胚胎等技術來達到兩全其美,和過去相比已有長足的進步。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張金堅教授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