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年輕化!她才41歲,乳癌已轉移骨頭、肺臟、腦部…年輕癌友面臨5大困境
「從沒有想過,乳癌會這麼早找上我!」今年41歲的波麗露露一頭俏麗短髮,總是帶著爽朗的笑聲,她說自己的母親也是乳癌病友,雖然知道自己是乳癌高風險族群,卻從未想到乳癌竟發生得如此突然。
▲ 波麗露露是年輕型乳癌患者。
工作家庭兩頭燒 乳房腫瘤已悄悄長大…
回想4年多前,當時她剛生完二寶,重返職場不到1年,自己在右側乳房摸到一個很大的硬塊,但由於當時忙於照護幼兒和工作而忽略了,直到幾個月後腫塊逐漸變大,她才到醫院就診,確診為乳癌第二期。
經過1年半的療程,露露原本以為人生終於可以從乳癌「畢業」,卻又在去年中發現後被肌肉疼痛,好像拉傷一般,回診追蹤時才發現,竟是第一大肋骨、脊椎和肺部的乳癌轉移病灶;後來又因為暈眩無力、無意識的肢體動作,發現腦中也有一顆4.3公分的大腫瘤。
▲ 波麗露露用照片記錄下放置人工血管的治療經歷。
年輕型乳癌惡性高 近3成患者復發或轉移
罹患乳癌僅僅3年,乳癌病灶竟然就轉移到骨頭、肺臟和腦部,這對露露來說有如晴天霹靂,更再次開啟了她的乳癌「重修」之路。根據臨床研究,年輕型乳癌普遍有幾個特性,包括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易轉移、不易早期發現等。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指出,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儘管目前五年存活率已有大幅改善,整體存活率高達90%,但仍有近3成癌友仍可能面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
延伸閱讀:她30歲得乳癌、60歲竟復發!江坤俊:抗癌是一輩子的事
年輕癌友面臨5大困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許多職業女性夾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容易因為忙碌而忽視自身健康,加上晚婚晚生育或未生育比例增加,使得年輕型乳癌逐漸上升。
延伸閱讀:新手媽媽年齡創新高!晚生育女性罹患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風險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值中壯年的癌友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也比年長的族群更為複雜。年輕型乳癌患者經常面臨以下5大困境:
1. 家庭-該如何告訴家人罹癌?罹患乳癌後,是不是不能懷孕?當我生病了,誰來照顧小孩?
2. 工作-罹癌後,我還可以繼續工作嗎?如何維持生計?乳癌治療會不會很高昂,沒有工作後會不會付不起醫療費?
3. 外觀-化療會不會掉頭髮?手術會不會造成胸部大小不同,變成「少奶奶」?
4. 人際關係-如何告訴朋友?會不會成為對方的負擔?
5. 心理狀態-乳癌可以治癒嗎?是不是未來都要與醫院為伍?
乳癌邁向精準治療 積極治療可以「與癌共存」
曾令民表示,乳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時代,當乳癌不幸復發或轉移,包括化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基因檢測以及免疫療法,都可依據不同乳癌型態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方針。
延伸閱讀:你需要基因檢測嗎?2種人最需要
「雖然痛的時侯還是很想哭,但哭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笑吧!」儘管乳癌轉移帶給她極大的震撼,露露仍然保持一貫的勇敢與開朗,再次面對治療;她透露自己生病後變得更積極,「許多人都以為罹患乳癌人生就像走到終點,但現在透過穩定治療、定期追蹤,與癌和平共存;只要願意,都是做得到的!」
◎ 圖片來源/波麗露露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乳癌病患獨自去開刀,害怕到狂發抖!暖醫江坤俊安撫:你不是一個人!
金鐘導演陳慧翎子宮頸癌2次復發…過去總是要求完美、現在她學會放過自己
台灣每天有7人因乳癌喪命!鼓勵女性篩檢,揪團20人乳攝車可至職場服務
在難熬的化療日子裡,除了眼淚她選擇「改變」用21天養成新習慣,活出兩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