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兒童心臟有雜音、容易累,恐是開放性動脈導管 2歲兒心導管治療「救心」

丁彥伶 報導 2021/08/19 18:5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才2歲的孩子被醫師宣布得了「開放性動脈導管」,心臟需要開刀,媽媽好心急!所幸經花蓮慈濟醫院心臟科進行心導管治療,成功治癒。醫師表示,現在開放性動脈導管大多不用開刀,可用心導管的技術治療,爸媽不要過於擔心。要注意的是平常要多注意幼兒的活動力,才能在沒有併發症出現前及早治療。

 

不用到北部,花蓮慈濟成功治癒

家住花蓮、2歲的胡小弟平常活潑好動,看起來很健康,沒想到在例行健兒門診中,被醫師發現心臟有雜音。後來診斷為開放性動脈導管,醫師說要到「北部大醫院才能治療」。家人擔心到北部人生地不熟,還要照顧家人,遂向花蓮慈院求治,經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暨小兒心臟科醫師裘品筠診斷,她說只要以心導管即可治療,治療後胡小弟更活潑可愛,胡媽媽終於安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前總統陳水扁傳住院 專家提醒白天血氧不足留意心、肺和這組織問題大了

 

裘品筠解釋,在懷孕期間,因為胎兒必須從媽媽體內得到血氧供應營養,所以在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呈現血管相通,這條血管稱為「動脈導管」。90%以上的寶寶出生2到3天後這條動脈導管會自行封閉,稱為「功能性閉鎖」,並開始進行由肺部呼吸的肺循環。如果動脈導管沒有關閉,壓力比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到肺動脈而加入肺循環。如此一來會形成肺充血,即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這種情形並不少見,發生率約為2千分之1,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10%。

 

 

開放性動脈導管未發現,可能引起心臟衰竭

有些患兒像胡小弟一樣屬於無症狀,但許多有症狀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幼兒可能會出現容易疲憊、老是感冒、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心跳脈搏很高、盜汗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肺水腫、導致呼吸困難及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起心臟衰竭。

看更多:打疫苗猝死被救回才知道有這病,連5例類似案例 醫說疫苗致命都跟它有關

 

目前有藥物治療、心導管治療和手術治療

裘品筠說,過去的開放性導脈導管必須手術治療,但現在也有不開刀的治療,有症狀的嬰兒在早期發現時可使用藥物,讓動脈導管收縮變小,或給予抗心衰竭藥物控制症狀,並定期追蹤病情。大部分需要治療的幼兒可以用心導管技術,放置螺旋線圈或關閉器來關閉,很少需要開刀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除非是用藥反應不佳有症狀的嬰幼兒、嬰兒初期已經有嚴重的心臟衰竭,或是不適宜作導管栓塞術的病童,才需要手術治療。而出生體重少於1千公克的早產兒,則需提早做動脈導管結紮手術,以改善新生兒心衰竭,及減少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率。

 

術後照顧也很重要

治療後的病童術後照護也很重要方式。必須減少嬰幼兒哭泣,預防低血氧導致活動無耐力。較大的幼童則要觀察他們的活動力及情緒狀態,包含心跳、呼吸速率、體溫變化等等,依孩童的發展需要及能力訂定活動計畫。裘品筠提醒,若日常中發現孩子出現呼吸喘、心跳快、餵食困難等症狀,就醫時可告知兒科醫師,由醫師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看更多:72歲不老娃娃潘迎紫打輝瑞疫苗送急診 醫師警告:打完疫苗「這個時間」內最危險

 

◎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心臟動脈導管沒關好,心雜音聽出心臟病徵兆!兒童成長遲緩 成人呼吸喘
icon
2022-06-23 15:24:09
延伸閱讀
我的孩子有心雜音,是不是有心臟病?
icon
2021-08-05 14:44:50
延伸閱讀
劉真心臟問題怎麼發現的?魔鬼就在「心雜音」!哪些檢查能揪出?
icon
2020-04-01 18:56:00
延伸閱讀
新生兒忘記呼吸、醫師揪出先天性心臟病 高難度心導管手術成功救治
icon
2019-09-26 14:40:00
延伸閱讀
孩子會不會自閉症、智能障礙?中研院發現胎兒檢測新方法
icon
2021-02-19 11:20:20
延伸閱讀
7歲男童運動就喘、胸悶 竟是心臟罕見破了3個洞!
icon
2020-09-01 16:36: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