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春天濕氣重!中醫教用2藥材煮「冬瓜薏仁湯」利濕清熱、健脾益氣 趕走春困疲勞

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

吳詠霓 整理 2024/05/13 16:3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春雨綿綿,相對濕度高,氣溫日升,不少人出現「春困」的症狀,身體乏力,精神不振。中醫認為,如果脾胃的消化功能良好,身體排濕的能力便會提升,有助對抗疲勞。

 

茯苓:中藥「八珍」之一 有助利水滲濕

中醫師楊恩劍寧指出,「同氣相求」,春天外在環境的濕引動了體內的濕,使濕氣加重,容易出現「春困」的症狀,如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即使睡醒後,精神依然不佳,會發熱出汗等。因此,食用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湯水,更容易幫助排走體內濕氣。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的茯苓,可利水滲濕,多搭配白朮使用,白朮有補氣健脾、去濕利水的作用,兩樣材料在藥行中皆可找到,價錢也便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吃麻辣鍋幫身體去濕?中醫:只對1種人有效

 

茯苓搭白朮煮湯味清香 吃素者可放腰果代替瘦肉

若是第一次用茯苓及白朮煲湯,在購買藥材時,可能會覺得兩者氣味帶有頗強的中藥味,煲出來的湯水味道會苦,不過,其實在煲湯過程中,反而是有淡淡舒服的清香,有點像四神湯的氣味。若是茹素,可以用腰果代替瘦肉,湯水味道怡人不甘苦,腰果本身帶油脂,也能使湯水更油潤醇厚。

看更多:玉米這部位是寶中寶,很多人都丟掉!簡單煮水喝 祛濕利尿、治病、消水腫

 

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食譜(46人份)

【材料】冬瓜700克、茯苓30克、白朮50克、生熟薏仁38克、黃豆38克、腰果140克、薑片適量、水2.5公升、鹽適量。

 

【作法】

1.全部材料洗乾淨、冬瓜切塊。
2.大火煲滾水後,放入全部材料。
3.水再滾起後,轉慢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完成。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不失敗祕訣】

茯苓分量宜白朮多,否則湯的味道會較苦。

 

【功效】

茯苓:又稱白茯苓、雲苓等,味甘淡,性平,健脾和胃、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如果睡眠品質不佳,可選用茯神代替,加強寧心安神的功效。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二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白朮帶有些微的苦味,可自行減量,並增加茯苓用量。

薏仁:不同於洋薏仁,分生、熟薏仁,具藥用價值。味甘淡,性微寒,利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生薏仁利濕功效比較強,熟薏仁健脾功效比較強。

冬瓜:味甘淡,性涼,有清熱利水,清涼降火,清肺化痰,可治療痔瘡腫痛、熱毒、痱子,夏天吃冬瓜,更有消暑利尿的作用,且適合高血糖、肥胖者食用。由於冬瓜性涼,孕婦可於懷孕後期進食以清胎毒。冬瓜宜帶皮煲湯,因為冬瓜皮的利水消腫能力更好。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黃豆:味甘,性平,歸脾、大腸經二經,補肝養胃、滋潤強壯、長筋骨、悅顏面、延年益壽。

腰果:代替瘦肉,增加湯水甜味。

看更多: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誰是祛濕王?7款豆都能去濕怎麼挑?中醫推2湯品補氣利水

 

「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的食用建議

楊恩劍寧表示,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有標本兼治之功,脾胃的消化功能良好,濕氣自然更容易排走。

 

此湯品屬性稍涼,加薑能緩解冬瓜的寒涼性質,一星期可飲用一至兩次。脾胃虛寒、容易腹瀉肚痛的人、痛風、孕婦須小心服用。如有疑問,請向中醫師諮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更多內容:【春天湯水食譜】土茯苓淮山牛蒡湯 健脾袪濕舒緩濕疹痕癢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圖片來源/香港01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