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腰痛從何而來?原因多到難以想像,3面向有效辨別

2019/04/12 12:01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腰痛、下背痛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疾病。民眾喜歡稱為「腰痛」(拉丁文Lumbago),但醫療人員偏好稱做「下背痛」(英文Low back pain),其實這兩者是一樣的意思。

 

人類的一生中,80%以上都會有腰痛的經歷。對於非骨骼肌肉專科的人員來說,普遍很難找出腰痛的確切發生原因,因為腰痛不像膝蓋痛、腳踝痛那般,可以很好摸到是哪個肌腱韌帶在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示意圖/TVBS

 

為什麼呢?因為腰部構造上面覆蓋3至7公分的肌肉層、筋膜層交疊,如果對構造不熟悉,便很難分辨摸到的是什麼構造,而且腰痛的症狀每個都很像!維基百科記載,絕大多數的下背痛無法找到或確認病源,但以堡醫師自身的經驗並不這麼認為。許多腰痛的確可以找出病因,堡醫師嘗試用各種方法分類腰痛,較容易找出病因。

 

原因區分-物理治療及復健科可處理的、需其他專科處理的
位置區分-摸得到的、摸不到的
年齡、疼痛時間區分-年輕人、長輩

 

【以原因區分】
1. 
機械性下背痛:例如腰部痠痛、肌肉拉傷、小面關節炎、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腰椎滑脫、椎弓解離、脊椎神經根壓迫、脊椎骨折、椎孔狹窄、坐骨神經痛;以白話文來說,就是物理治療、復健科、骨科可以處理的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2. 非機械性下背痛:例如腫瘤、發炎(僵直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感染,也就是「非物理治療科」的問題,需尋求其他科別,如腫瘤科、風濕免疫科、感染科。

 

3. 轉移痛:別的地方轉移過來腰部的,例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內臟問題轉移腰部痛。有些人腰痛會先想到腎結石,然而腎結石的痛是尖銳刀割的刺痛,跟腰部的痠痛是完全不一樣的;腎臟引起腰痛的機率極低。

 

【以位置區分】
摸得到的通常好處理,屬於淺層的肌腱韌帶問題,震波治療、一般復健療效都很好;摸不到的通常屬於發炎性疼痛、臟器壓迫痛。深層的疼痛,難處理。

 

各個腰痛原因大略區分如下圖。由物理治療科醫師、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熟練的徒手按摩者,可以觸摸得出腰椎的各個構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 摸得到的淺層組織:椎間韌帶、下段腰方肌、脊椎旁肌拉傷、大轉子滑囊炎、腿後肌、尾椎骨。

2. 有點難摸的中層組織:小面關節、上段腰方肌、坐骨滑囊、薦髂關節、梨狀肌。

3. 根本不太可能摸得到的:椎間盤突出、椎孔狹窄、坐骨神經痛。

 

【以疼痛時間及年齡來區分】
下背痛可按照疼痛時程分為急性下背痛(小於6周)、亞急性下背痛(6至12周)與慢性下背痛(大於12周)。

 

1. 年輕人20-40歲
急性腰痛
常見原因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拉傷。輕微、反覆的輕微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拉傷。亞急性腰痛原因以椎間盤突出是最大宗,且大部分會反覆發生,最後演變成椎間盤退化。慢性腰痛常見原因如椎弓斷裂、椎弓解離,也有許多年輕人難解的腰痛,通常是小面關節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此外,骨盆前傾幾乎是所有腰痛的前驅因子,與久坐、腰部肌肉不平衡造成。下背痛幾乎都與內核心肌群無力有關。所以一定要訓練「內核心肌群」。

 

2. 長輩40-50歲或50歲以上
急性腰痛
常見原因包括:突然的腰椎壓迫性骨折、肌肉拉傷、腰椎韌帶拉傷、反覆的輕微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拉傷。慢性腰痛常見原因如壓迫性骨折後遺症。脊椎滑脫、椎孔狹窄、黃韌帶肥厚。椎間盤退化、腰椎骨刺。小面關節炎。

 

◎ 撰文/復健科醫師侯鐘堡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來源/侯鐘堡‧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一覺醒來腰痠又背痛?復健科醫師:你的床墊有問題!

復健得做一輩子?椎間盤突出、扭傷、骨折多久會好?

物理治療師都在做什麼?了解「3個M」幫自己長知識

腰痛別忍著!子宮、卵巢、泌尿道、脊椎…都脫不了關係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