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收納」迷思!只要丟丟丟,人生就會變得更好嗎?
我們常常在做的一個行為——「收納」,這也是壓力的來源之一。我們從小都被教育要把東西收進儲存的地方,這是一個良好習慣,但自己是否真的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延伸閱讀:丟或不丟?雜物四處堆,2個原則幫你斷捨離
示意圖/TVBS
請回想是否曾經發生過以下狀況:
狀況一:家中臨時來了客人,所以被家人匆忙要求把物品收拾好,卻因為來不及整理,就先把東西塞到櫃子內。
狀況二:因為有過多無法決定的選擇,所以先把物品都收到櫃子內擇日處理,或是放在可以堆積的一角。
狀況三:因為存放空間有限,所以必須針對要用到的物品進行收納才能安頓,可能會延伸出很多收納技巧,例如:堆疊或擺放。
「收納」到底代表什麼意義?
「收」:捕獲、逮捕、拘禁,把散開的東西聚集在一起。
「納」:放進、吸收、將布料縫補在裡面,把外在的某物放進另外一個物品或團體中。
囤積症者當中,有不少人很擅長收納
所以,收納其實是獲取物品在身邊為己用的行為,如果我們在尚未意識到自己是否需要這個物品前,就盲目的進行收納,只會讓東西越堆越多。若是不正確的使用收納技巧,就會迷失在表面之中,花心力去維持那些看起來美美的整齊——囤積症者當中,有非常多人都很擅長收納。
我說:「讓我們想想,為什麼需要收納?如果東西剛好夠用,我們不會用『收納』這個字眼吧?那再繼續往下想,何時需要收納?」
你說:「東西多到放不下時。」
開始收納的前提是東西多到放不下,所以要有收納的工具、方法與技巧。
你說:「那東西多到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
我說:「因為當下不需要,但為了某些原因需要保留在身邊。」
事實上,收納不是問題,真正要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那麼多東西?那些被收納在櫃子裡的東西,即使在你眼睛看不見的地方,卻依舊在耗用你的能量。
如果當下已經不喜歡,那就斬立決吧!
而太多人收納之後就忘了使用,忘了那個被自己收起來的物品。因為有收納這個擋箭牌,很多人就不覺得自己在囤積,只要漂亮的放好或收在櫃子裡就好。所以,「牽絆過去」或「擔憂未來」的物品也被好好的放置在櫃子與心裡,就像是壓力鍋,不知道何時會爆炸。
就讓我們打破這個局限吧!放下那些「把東西或情緒都需要先收起來再好好消化」的舊有模式,如果你當下已經不喜歡,那就斬立決;如果你當下無法做決定,也許就表示自己沒那麼想要。只有練習「放手」,才能找出最佳方案。
你說:「那會不會丟錯?」
我說:「也許會,但若是不練習,人生永遠只能將就。」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心,不是物品,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延伸閱讀:66歲以後的「斷捨離守則」,讓她的生活和心境都清爽
◎ 本文摘自/《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物品是靈魂的碎片,整理是重生的過程》廖文君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