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胖卻難逃脂肪肝 甜蜜兇手就是它!
全台脂肪肝患者推估600萬人,其中高達9成不自知。脂肪肝未來發展成肝癌的風險比常人多17倍,你可能沒注意到這個危機來自於這個甜蜜兇手…。
據健保署統計,2016至2018這3年間,脂肪肝確診人數由14.2萬增加到16.8萬,成長近2成。但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由於症狀不明顯,除了健康檢查意外發現,實際上有更多未被確診的隱形患者—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估計全台可能高達600萬人。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其實不是被一層油脂包覆,而是肝細胞內塞滿了油,就像法式料理中的肥美鵝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和飲食有關,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80%以上都有脂肪肝,且隨著體重增加,比例越高。
瘦子也會肝包油?愛喝手搖杯害的?
但瘦子也不保證沒問題,澳洲研究發現,BMI正常、身材偏瘦的人可能攝取過多熱量也不易發胖,卻仍無法避免形成脂肪肝,尤其與高醣飲食(如主食類、含糖飲料、精緻甜食)、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蛋白質營養不足,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瘦子脂肪肝未來肝硬化的風險更高!
▲別以為「吃太油膩」才會造成脂肪肝,臨床上發現,糖分攝取過多更要注意。
國外研究顯示,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友的果糖攝取,竟然比一般人高出2到3倍。,很多人可能每天來一杯手搖飲好紓壓,台灣人一年能喝掉10億杯以上,以珍珠奶茶為例,一杯700c.c.全糖就有62公克(約12顆方糖),經常含有玉米果糖,因為只能在肝臟代謝,果糖攝取太多,會造成肝臟很大的負擔。
台灣脂肪肝患者大多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瑞典一項研究追蹤8,892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3.8年發現,其肝癌風險比常人多17倍。國健署也因此強調有2成肝癌並非罹患B、C肝炎,而是脂肪肝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呼籲國人注意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
吃對、多動 幫肝臟消脂去油!
好消息是,脂肪肝是可逆的,「吃對、多動」是不二法門。要發現脂肪肝並不難,例行健康檢查時可透過腹部超音波觀察,加上抽血檢查是否有肝炎、肝功能異常或其他肝病變;並根據檢查結果,配合醫囑定期追蹤。據統計,從發現脂肪肝到完全恢復正常約需4~5年,少吃高油脂、高熱量、高糖份飲食、不喝酒,只要減輕體重5~10%就能有效改善;同時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爬樓梯、跳繩(活動時呼吸心跳會比平常快一些、會流汗的程度)。
如果想補充保健食品保養肝臟,建議可補充含有白蔘、薑黃兩大主要成分的護肝健康食品。白蔘裡的人蔘皂苷,可以幫助肝臟血液循環、降低發炎細胞,國內多所大學動物實驗證實,人為造成肝發炎狀態,再投予人蔘皂苷,可以降低實驗老鼠的GOT、GPT,延緩肝纖維化的過程。薑黃素可抗氧化,有助促進膽汁分泌,調整肝臟裡的脂肪含量,還能喚醒肝臟的酒精分解酶,減緩酒精對肝細胞產生毒性,有降低肝臟脂肪堆積、改善脂肪肝、抗發炎等功效。除了注意成分,更重要的是慎選有國家護肝認證的產品,效果值得信賴,也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