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路透社專訪台心臟名醫: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中風風險恐上升

  • 健康2.0
  • 2019/01/07 17:54
  • 字體放大
  • 路透社專訪台心臟名醫: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中風風險恐上升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盛行率大約1%,大約23萬名患者。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及研究團隊發表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確診的1年後,約有16%患者的中風風險值會上升;根據此研究結果,團隊建議原本低風險的心房顫動者至少每年接受中風風險的再評估。

     

    路透社專訪台心臟名醫: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中風風險恐上升

    ▲ 心臟內科權威、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左一)率領研究團隊合影。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師協會的官方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後,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包括路透社(Reuters Health News)、MDLinx、SCIENCE Codex、EurekAlert、MedPage Today、CTCMD等。

     

    針對心房顫動病患,醫界發展出一套嚴謹的量表來評估心房顫動病患的中風風險,分數量表從0至9分,總分越高,則每年發生中風的風險就越高。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年紀和病史,計算出每年中風的機率。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評估量表計算方式如下: 
    ※ 心臟衰竭 (1分)
    ※ 高血壓 (1分)
    ※ 年紀大於75歲 (2分)
    ※ 糖尿病 (1分)
    ※ 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 (2分)
    ※ 心肌梗塞,週邊血管阻塞 (1分)
    ※ 年紀 65-74歲 (1分)
    ※ 女性 (1分)

     

    據國際治療指引,分數0分的男性和1分的女性被歸類為低風險,不需要長期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然而,原本低風險的病患,有可能因為年紀的增加或是得到新的共病症,而不再是低風險族群。

     

    路透社專訪台心臟名醫: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中風風險恐上升

    示意圖/TVBS

     

    根據路透社報導,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帶領的研究團隊以台灣健保資料庫中原本為低中風風險的心房顫動病患進行研究,發現在心房顫動確診的1年後,約有16%患者的中風風險值會上升;也就是說,這些病患不再是低風險。

     

    依據這項研究結果,團隊建議原本分數量表評估為低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仍需要每年至少需要接受一次中風風險的再評估,以免延誤了抗凝血藥物的使用而發生中風,造成終身遺憾。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心房顫動」不定時炸彈竟有9成患者不自知

    心房顫動讓她多次中風 左心耳封堵術「神救援」!

    心律不整難發現,中風機率變5倍!「心電圖手錶」24小時監測不打烊

    算一算,你的中風機率高嗎?快和心臟科醫師學「養心祕技」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路透社專訪台心臟名醫: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中風風險恐上升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