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骨折」照X光也看不出來 跌倒後下半身麻痛快就醫!
跌倒後別輕忽,當心隱形殺手「髖部骨折」悄悄上身!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被列為高風險國家,其中「薦椎壓力性骨折」不容易透過X光影像判別,影響確診及後續治療,讓不少病人備受煎熬,像是66歲陳女士跌倒後下半身麻痛,四處求醫、幾經波折才發現,原來是薦椎骨折問題。
示意圖/TVBS
坐不住、翻身會痛 別以為只是跌倒拉傷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轉述,陳女士來到門診時說自己從下背、臀部到腳部麻痛,她原以為只是跌倒拉傷,直到痛得無法站立,甚至煮菜時得坐在椅子上,才決定就醫。薦椎是連接上半身、骨盆與下肢的橋樑,承載身體重量的重要骨骼,一旦骨折,身體承受不住重量,病人就會感到疼痛,通常患者會有坐不住、翻身會痛的表現。
不同於四四方方的腰椎、胸椎,薦骨是一大片的塊狀,謝明宏指出,薦骨發生骨折時不會有明顯變化,因此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造成醫師診斷上的困難,可能導致患者得輾轉求醫、白白受罪。
大林慈院研究:9成薦椎骨折患者有坐骨神經痛
經詢問陳女士的病史,得知她有10多年的骨質疏鬆症,且幾個月前曾跌倒,並安排理學檢查,敲打、按壓屁股確定會痛,再做X光、核磁共振和骨頭掃描,才確診為薦椎骨折;陳女士接受薦骨成型術的骨水泥治療,終於擺脫疼痛困擾。
過去文獻顯示,薦椎骨折引發的坐骨神經痛比例大約只有3成;謝明宏指出,醫師可能因此不易把坐骨神經痛和薦椎骨折聯想在一起,但大林慈濟醫院團隊發現,9成以上的薦椎骨折病人都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另外,許多病人曾有脊椎或髖關節的疾病甚至手術,醫師容易忽略薦椎也有問題;或是醫師在忙碌之下,反而忘了做簡單的理學檢查,假如有發現敲痛,就能盡早懷疑是薦椎骨折。謝明宏提醒,薦椎骨折並非少見,但很多患者可能未被確診;特別是骨質疏鬆症患者,日常活動務必避免跌倒,假如不慎跌倒且產生痛麻感,也應盡速尋求治療。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