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進醫院3次、忍受6次扎針…洗腎甘苦誰人知?腎友還有其他選擇
台灣是「洗腎王國」,據統計,2016年止共有7萬9848人接受透析治療,其中逾9成患者每週需往返醫院2到3次,還得克服扎針的恐懼感,長期下來對生理和心理都帶來不少負擔;其實除了血液透析外,面臨洗腎的腎友還有另一項選擇。
血液透析(示意圖/TVBS)
慢性腎病引來腎衰竭 悄悄踏上洗腎之路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醫師李國華說明,慢性腎臟病可依腎絲球廓清率(GFR)分為5期,GFR正常值需≥90,當逐漸降低,表示腎臟逐漸失去功能;當低於15則為腎衰竭,可能出現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貧血、倦怠及食慾不振等症狀。
當GFR小於10,或是出現尿毒症狀、營養不良狀況惡化、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等情形,醫師會建議患者考慮洗腎或腎臟移植。李國華說明,洗腎方式分為兩種──需要到醫院進行的血液透析,以及在住家可自行操作的腹膜透析;兩者各有優缺點,適用的族群也不盡相同。
血液透析VS.腹膜透析 哪一種適合我?
李國華說明,血液透析須先接受手術植入廔管,每次透析需扎針2次,將血液中堆積的毒素和多餘水分運出體外;此種透析方式需在醫院進行,每週約需往返醫院2到3次,每次治療時間為4小時。
延伸閱讀:台灣之光!交大開發世界首支AI血流感測器 洗腎瘻管好壞一掃即知
至於腹膜透析,需要預先以手術在腹部植入導管,每次透析需20到30分鐘,須自行換液3到4次;目前也有健保給付的自動腹膜透析機,可在晚上睡前將機器打開,連接透析液後,機器會在患者睡眠時完成洗腎流程,白天不須再更換透析液。
▲ 33歲李小姐家住金門,育有一子且白天需要工作,不方便經常往返醫院,因此選擇腹膜透析作為洗腎方式。
兩種透析各有其限制,北榮腎臟科醫師黎思源和李國華皆提到,例如血管硬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以及嚴重糖尿病導致截肢者,無法採取血液透析;腹部曾接受手術者,或導管值入手術時發現引流狀況不理想,都不適合腹膜透析。
李國華將透析比喻為倒垃圾,血液透析像是在家中累積了好幾天的垃圾,再拿出去倒掉,只需要一次就完全清理乾淨;而腹膜透析則是每天每天地倒,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但可依自己的作息彈性調整,即使偶爾一次沒倒也不會有立即的危險。
自動腹膜透析機+雲端監控 洗腎更安全方便
另外,由於以往腹膜透析需自行換液,患者的四肢活動力和視力都是必備條件,還得具有良好的無菌觀念,在不透風的室內場所進行手動腹膜透析;不過透過自動腹膜透析機,可大幅減少使用上的限制,即使是年長者也不必擔心操作錯誤或失敗。
延伸閱讀:洗腎病友不知眼有病?機器人抓出惡視力
目前在台灣,使用血液透析的腎友占9成以上,腹膜透析仍是相當少數人的選擇。台北榮總導入「全自動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可自動記錄病人在家透析治療的各項生理狀況,並加密上傳到雲端;不僅省去病人手寫記錄的麻煩或避免疏漏,還可以突破地域限制,醫師或個館師如發現有狀況,不必等到下次回診,就能即使掌握並解決問題。
◎ 圖片來源/台北榮總‧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洗腎患者全身癢、抓到體無完膚 中醫研發「止癢藥浴包」2個月就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