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一年2300人心律不整猝死!北榮開發AI判讀心電圖 14天監測揪出漏網之魚

  • 王家瑜 報導
  • 2020/11/26 17:31
  • 字體放大
  • 一年2300人心律不整猝死!北榮開發AI判讀心電圖 14天監測揪出漏網之魚

    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運用,有助於節省醫護人力成本,更能縮短時間幫助搶命!台北榮民總醫院和三軍總醫院合作開發致死性心律不整的AI預測模型,並與科技業者共同研發新型貼片式心電圖,不僅縮短人工判讀的時間,更能及早發現病症,降低猝死風險。

     

    防心律不整猝死 北榮三總開發AI預測模型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指出,透過人工智慧匯入大量數據,並利用深度學習及演算法,可以從心電圖波形來辨認不同種類的心律不整。目前台北榮總已完成布魯格達症候群及肺動脈高壓的心電圖AI預測模型,三軍總醫院也已完成毛地黃中毒及高血鉀心電圖AI預測模型。

    延伸閱讀:一張連續處方箋就有6種藥…你真的清楚如何服用嗎?

     

    台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主任羅力瑋說明,布魯格達症候群主要發生在20到40歲,是一種先天遺傳或後天基因突變導致的心律不整,因為心電圖波形難判讀,光靠醫師用肉眼監測,很容易誤以為無異狀,因而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機會。

     

    而肺動脈高壓是由於肺病或不明原因,導致肺部壓力增加,過往須透過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較為耗時費力,現在可藉由AI判讀心電圖揪出異狀。至於高血鉀好發於腎病患者,容易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引發猝死。

    延伸閱讀:平均超過1年才確診!肺動脈高壓比癌症更奪命 醫曝這症狀別輕忽

     

    心電圖遠端監控14天 AI判讀不怕掛一漏萬

    除了將AI應用在心電圖判讀上,北榮和科技業者共同研發新型貼片式心電圖,不僅輕巧好攜帶,還可以即時將監測數據回傳至醫院的遠端治療中心。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內科主任林彥璋說明,針對高致命性的心律不整等患者,無論在家裡或醫院病房都能隨時掌握生理數值,如偵測到異狀將立即警示醫護人員。

     

    一年2300人心律不整猝死!北榮開發AI判讀心電圖 14天監測揪出漏網之魚

    ▲ 新型貼片式心電圖即時將監測數據回傳至醫院,如有異狀會立即警示。

     

    全台一年約有2300人因心律不整猝死,林彥璋坦言,不太可能派一名技術員或醫師24小時盯著心電圖看。但可能有些人擔心「AI判讀會不會出錯?」台北榮總代理院長李發耀強調,AI在醫療應用上的角色是作為輔助,實際的診斷及後續治療仍是由專科醫師主責。

    延伸閱讀:年輕藝人接連心因性猝死!心臟名醫推3檢查必做

     

    羅力瑋也提到,以往人工判讀24小時的心電圖數據,大約需花費30分鐘,而新型貼片式心電圖可監測長達14天,人工判讀恐怕需要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更可能掛一漏萬。

     

    目前台北榮總即將正式採購新型貼片式心電圖,預計將優先用於高風險群的病症診斷。羅力瑋提到,有些患者曾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甚至昏厥症狀,但久久才發作一次,難以透過傳統心電圖來診斷,就很適合用AI搭配新型貼片式心電圖來監測,可有效預防猝死。

     

    ◎ 攝影/王家瑜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相關文章
    高以翔猝逝之後…自認心臟健康?預防「心因性猝死」必做1件事
    胸悶又心悸 心電圖卻無異常?腦中風機率飆5倍 但半數患者未正確治療

    台大研發全球首創「腦中風快篩」 拍30秒影片就能評估腦中風!
    「步幅太小」也是失智症危險因子!台灣研發「AI心理師」找出認知功能障礙
    中風癱瘓不用怕!AI人工智慧助復健,訓練手指靈活、擺脫臥床、自由行走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