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逆轉老後慢性病,從改變腸道菌開始

許寶仁 報導 2023/08/11 11: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根據「健康2.0壯世代健康大調查」顯示,便祕、逆流性食道炎、消化性潰瘍、高血壓和高血脂是壯世代普遍的健康困擾。腸胃科權威醫師、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透過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生態,可以改善壯世代的健康程度。

 

先天基因影響健康10%,腸道菌影響達90%

吳明賢投入腸道菌研究已久,早年他研究幽門桿菌,近年則鑽研更廣泛的腸內菌。他舉例,人們常說,一個人的健康出問題是因為「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謂「先天」是指遺傳,而「後天」條件的總和就是腸內菌!根據研究,人體的細胞數目是10兆,而腸道菌有100兆,是人體細胞的10倍,這代表先天基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占10%,而腸道菌則影響達90%。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壯世代大調查/自覺健康是假象?三明治族群壓力大難健康!政府3支箭強攻才能有感改善

 

腸道菌的種類非常多樣,隨著時間及腸道內的食物成分,可能多達1000種。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生態一旦失衡,不只會引起腸道疾病,研究也發現,透過代謝與免疫,還會引發壯世代常見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憂鬱症、巴金森氏症等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第二大腦」之稱。

 

人的腸道有「第2大腦」之稱,這是因為腸道內的腸道菌會透過「腸腦軸」來影響大腦。例如,與憂鬱症相關的血清素,有90%由腸道產生,血清素過低就會引發憂鬱症;而腸道菌也會左右大腦吃什麼東西,比如喜歡吃速食的人的體內,會養出很多偏好吃速食的腸道菌,這些細菌會排擠愛吃纖維、蔬果的細菌,向大腦要求吃更多速食。

 

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影響腸道生態

那麼,壯世代人士該如何做個堂堂正正的「細菌人」呢?吳明賢說明,腸道菌生態是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所有因素的總和,食物類型會形成腸道的微生物生態,進而影響全身健康;而規律運動的習慣、生活作息,以及情緒、壓力等,也都會影響腸道菌的生態。

 

根據台大醫院一項研究發現,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腸道菌相和一般人不同,有些人吃肉容易得到心臟病,有些人卻不會,這是因為肉類中的膽鹼及肉鹼經由某些腸道菌,代謝為氧化三甲胺,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看更多:益生菌、蔬菜吃很多卻還是便祕?專家指出:重點在吃對「膳食纖維」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腸道菌可預測健康風險,甚至治療疾病

針對這個風險,台大醫院團隊研究出一種「肉鹼測試」,可以預測肉食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並透過改變飲食內容來預防疾病發生。

 

腸道菌還可以治療疾病!衛福部在2018年發布的「特管辦法」中,新增了微菌叢植入術,就是從腸道健康狀態良好、篩檢合格的人取得糞便,稀釋、濾出雜質後植入腸道,用來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的特殊療法。

 

吳明賢指出,透過微生物體學的研究,不但可以預測疾病的風險,未來還可能把食物變成藥物,藉由改變食物內容來逆轉疾病,改造健康!包括壯世代常見的腸胃道困擾和各種慢性病,都可能透過改善腸道生態,不藥而癒。
看更多:吃抗生素能吃益生菌嗎?服用抗生素腹瀉,吃益生菌改善?醫:有這症狀再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吳明賢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