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戎華儀 整理
痛風症狀有如其名,急性發作時患者關節痛到連被風吹到都超痛。痛風會發生在哪些部位?有哪些飲食禁忌?該如何預防?本文帶你一次看。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是患者體內的「普林(或稱「嘌呤」,英文為Purine)」代謝異常,或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發生障礙,導致血中尿酸過高,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和變形。
痛風常見的誘發因素外傷、飲酒、手術、暴飲暴食、出血、感染、放射線治療、藥物或飢餓等,臨床症狀可依照症狀發作的嚴重程度分成4期:
僅有高尿酸血症,沒有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腎結石等明顯的症狀,以往在醫學上認為只有高尿酸血症也需要治療,現在則認為不需要、有症狀再治療即可,但需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肥胖的人需要減重、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含酒精或果糖的飲料。
通常發生在半夜,第1次發作時,會發生在單一關節,從腳的大拇指第1蹠指關節發生,日後若再發生,可能出現在腳背、腳踝、膝蓋、手肘、手腕、手指關節等部位,且有10%的痛風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內血液中尿酸濃度仍正常,80~90%的患者血液中尿酸偏高。
發作的12~24小時內最嚴重,會有紅、腫、熱、痛,而且痛到幾乎無法活動,輕微觸摸都會讓疼痛加劇,可能同時有發燒和倦怠感,發作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而且痛到幾乎無法活動,可能伴隨有疲累、發燒、畏寒等症狀,如果不治療,病程可能持續幾小時到數天之久。
急性發作後的無症狀期,可達幾星期~幾年,甚至長達10餘年。若不使用降調酸藥物治療,無症狀期可能越來越短、急性發作次數會越來越頻繁,並形成痛風石,轉為多關節炎。
常見於痛風反覆發作10年以上的人。痛風石可以長在任何地方,以手指、腳趾及手肘的鷹嘴突滑液囊最常見。另外,也會發生於耳輪,但不常見。痛風石可能造成關節變形、潰瘍、甚至引發感染。
看更多:10年無法穿鞋!6旬男關節尿酸結晶大如馬鈴薯 只做「這件事」結晶縮小8成
台中榮民總醫院和嘉義市衛生局指出,痛風高危險群有以下特徵:
台中榮民總醫院表示,痛風的治療依照急性痛風和慢性痛風,有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式。
急性痛風通常會自行好轉,但需要1~2周,因此主要治療目標是抑制發炎反應和緩解急性疼痛,適合使用秋水仙素、類固醇減少發炎反應,搭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緩解疼痛。
慢性痛風的治療,主要目標是避免痛風再度發作,和預防尿酸結晶引起的併發症、關節痛風石的傷害、避免尿路尿酸結石和腎臟損傷,適合使用促進排尿酸藥物或減少尿酸在體內合成的藥物。
痛風急性期較適合吃低普林食物,也就是平均普林量介於0~25毫克/100克,包括:
如果是痛風非急性期,則可以吃上述低普林食物以及酌量食用以下的中普林食物,普林含量介於25~150豪克/100克:
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峙仰曾在《健康2.0》節目中指出,日本有研究發現,維生素B群、啤酒酵母、綠藻、螺旋藻都含有高普林,B群含有高普林的關鍵在於其中的B3(又稱菸鹼酸)雖有幫助降血脂的功效,但有抑制腎臟排出尿酸的副作用,因此吃了會導致體內尿酸升高,當時的詳細說法請見以下影片:
台中榮民總醫院建議痛風患者,即使痛風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再發作,仍應嚴格控制尿酸值在6mg/dL以下,同時搭配生活型態和飲食的調整,方法包括:
陳峙仰還提醒痛風患者多喝水。他指出,當身體脫水、大量流汗會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急遽升高,且會促使尿路結石,而多喝水的前提是要長期服用控制尿酸藥物,才能保持尿酸濃度趨於正常,同時避免腎結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指出,「上中下通用痛風丸」是廣泛性的痛風治療藥方,約對6、7成的痛風患者有效,在痛風急性期時療效不佳,僅適合有高尿酸血症、未出現痛風症狀的人,以及急性期過後的緩解期患者有效。
適合使用上中下通用痛風丸的痛風患者,並非僅服用這款中藥即可,王明仁說,必須由中醫師依照患者個人體質和病程,搭配其他藥方,才能達到適切的療效,同一人在不同病程階段體質也會轉變,例如在急性期的患者有濕熱痺症,需要比較強效的清熱利濕藥方;慢性發炎階段,患者容易脾腎虛、體質較濕,所需藥方都不相同。
王明仁提醒,降尿酸藥通常由肝臟或腎臟代謝,若干腎功能不佳的人,吃中藥要避免使用有何首烏、蒼耳子的藥方,以免損害肝腎功能。中醫除使用中藥外,也可以搭配針灸、電針和傷科手法治療有痛風石的關節,患者平時若搭配多喝水、少吃內臟、紅肉、少喝酒、多運動等生活習慣,有助加速痛風的病情控制。
看更多:8歲男童得痛風好吃驚!竟常吃「這種」小吃當晚餐 中醫師也搖頭
抽血檢驗是最簡單的方式,高雄榮民總醫院指出,血液中濃度大於等於7.2mg/dL就是有高尿酸血症。如果腳趾或手指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就該提高警覺,不能排除有急性痛風發作的可能。
急性痛風症狀的緩解,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類固醇減少發炎反應,搭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緩解疼痛。
慢性痛風的治療,使用促進排尿酸藥物或減少尿酸在體內合成的藥物,避免尿酸在體內結晶。
急性痛風發作通常會經歷數天,慢性痛風石形成則會經年累月,必須長期服藥控制。
痛風症狀會發生在單一關節,從腳的大拇指第1蹠指關節發生,日後若再發生,可能出現在腳背、腳踝、膝蓋、手肘、手腕、手指關節等部位。
痛風是一種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的慢性病,不能因為沒有症狀、不痛了就置之不理,否則會再度發作,持續下去會讓關節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將嚴重影響生活,因此務必持之以恆服藥控制,搭配飲食、飲水及改善生活作息,才能達成理想的控制效果。
◎ 圖片來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健康2.0醫學百科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嘉義市衛生局.高雄榮民總醫院.王明仁醫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知道了」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s 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