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我也是糖尿病人!名醫吳志雄自創3招控糖法、1種運動強膝蓋

2019/02/25 10:3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因為父親是糖尿病洗腎病人,三峽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從小就對糖尿病不陌生。吳志雄說,若父母親是糖尿病患,小孩罹患糖尿病的機率非常大;由於他只有父母一方罹患糖尿病,他認為自己應該有機會躲過糖尿病的威脅,沒想到還是中大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三峽恩主公醫院院長吳志雄已經和糖尿病和平共處了好多年。

 

家族史 父親因糖尿病併發症往生

吳志雄是55歲那年罹患糖尿病。他說,家族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家族史,他和父親一樣都有三高,而4個小孩中,他和大弟不像爸爸30多歲就得病,兩兄弟於50多歲才發病,且血糖控制穩定,避開了洗腎的威脅,幸運的大姊和小弟則未罹病。

 

因為是家族中的唯一一名醫師,又是長子,當年已經考上美國醫師執照的吳志雄,為照顧腎不好的爸爸,毅然決定返台。照顧爸爸多年後,長年定居國外的大姊說要返台探望父親,並體貼吳志雄照料父親的辛勞,決定讓吳志雄夫妻倆帶小孩出國度假,由她接手看顧爸爸。

 

當晚,爸爸和多年不見的女兒一起外出用餐,太高興了,一不小心多吃多喝了,結果,吳志雄在韓國半夜就接到父親肺積水病危通知,他趕緊和家人搭隔天班機返台。吳志雄說,「韓國是個傷心地。當天一早父親出門還囑咐,要他帶孩子們好好玩。糖尿病讓心臟變得很脆弱,病人喝多一點水,心臟無法負荷,馬上就肺積水。」

 

勤運動 日走1萬步強化膝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由於吳志雄很早就接受藥物介入治療,病情較單純,血糖控制得宜,加上早期發現罹患糖尿病,吳志雄還沒有出現末梢神經病變症狀。

 

吳志雄回憶說,54歲那年發現血糖值上升,他決定開始定期運動,但因為院務忙碌,只能1個月打2至3次的高爾夫球。他笑著承認說:「打高爾夫球還不算運動。」後來,吳志雄決定要留點時間給自己。

 

吳志雄開始走路,走的是跑步機。他一次走1小時,約6公里,約8000步,坡度強度是1.5。為計算每天所需的走路步伐,吳志雄手機下載運動APP,每完成一個目標,就會獲得一點成就感,可以計算每天的行走步伐數,距離、配速、熱量消耗量。

 

現在,吳志雄要求自己一天要走1萬步,走不到1萬步,返家就會原地踏步,原地踏步時,盡量把腳抬高,強化大腿的股四頭肌的肌耐力,股四頭肌變得強壯,可以強化膝蓋的支撐力。持續每天走,吳志雄發現,一星期可以走一個馬拉松,也就是超過全馬42公里的距離,他1周走了60多公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吳志雄認為,糖尿病也是動脈硬化疾病,除了腎臟血管硬化、周邊血管硬化要小心,也要防患日後的截肢、洗腎等併發症。因此,除了飲食外,運動對於糖尿病人是很重要的。經由運動可以促進血管側枝血液循環,減緩血管病變的速率。

 

名醫3祕訣 罹病也能吃美食

發現罹患糖尿病的吳志雄,仍不改變享受美食的興趣。吳志雄覺得美食很重要,平日應酬飯局也不少,但他不喜歡在享受美食的當下,還要計算卡路里熱量,吳志雄拒絕斤斤計算熱量的飲食控制。

吳志雄以他的醫療背景,擬定出他自創的飲食控制模式,如下:

決定減少午餐的攝取量。

晚上飯局減少一半的菜餚攝取,減少一份主菜攝取量,多餘的一份外帶給家人吃。

進食要細嚼慢嚥,一口要咀嚼至少40次。因為咀嚼久了,吃得慢,就比較容易感覺飽;少咀嚼,吃得快,就會囫圇吞棗吃下一大堆食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撰文/吳佩芬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相關文章

糖尿病治療新觀點:死亡率降63%只要這樣做

9歲就得糖尿病!初期「三多一少」症狀別輕忽

別讓腦老化!精神科名醫孔繁錦 公開健腦習慣

不喝青草茶!名醫曹永昌勤喝「這一杯」去肝火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