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說不公平,要怎麼做才公平?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2招突破盲點
在孩子的人際衝突中,抱怨「不公平」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頭痛議題。在處理孩子的「公平」議題,建議要避免落入當「法官」的陷阱裡,因為在任何判決中,永遠都有不滿意的一方。
2招處理孩子的「公平」議題
好在孩子的「公平」議題,通常與司法無關,也不需受到眾人的公審及輿論,換句話說,家長不論自覺做了多公正的判定,永遠都有不滿意的孩子。
那當孩子抱怨「不公平」時,如果不處理孩子的「公平」議題,那我們要處理什麼呢?建議可從以下幾點思考:
1.手足間的紛爭
手足間的紛爭,比同儕間的紛爭好處理,如果公平議題發生在手足,建議交由手足間協調一個方法,若雙方無法協調出良方,家長可提出一方案,而這一方案通常是雙方權益皆會受損,從中再進一步鼓勵孩子間自己協調出方案,否則雙方都會失去權益。
例如:孩子們為某物品的使用權爭論不休,爭吵過程中又衍生誰打誰,誰先動手的議題,建議家長可先鼓勵孩子們協調出使用時間,並明定只要有打架議題,此項物品的使用權歸家長,直到他們可承諾不動手及適當的使用方式,才可再度使用。
延伸閱讀:孩子怎麼責罵、稱讚?教育學博士教你訣竅
2.同儕間的紛爭
如果公平議題發生在同儕,可能還要考慮同儕及對方的家長特質。如果是情節輕微的公平事件,例如:誰不遵守輪流的規則或占用過多的遊戲時間,可鼓勵孩子思考與之協商的技巧;若對方無法溝通,則鼓勵採取一起遊玩之外的選項。
如果是情節稍微嚴重的公平事件,例如:「他先罵我,我輕輕碰他一下,他就用力推我,害我跌倒」,如果落入誰先動手,誰該道歉,怎樣判定才公平,那真是沒完沒了。如果被推倒的一方,剛好體型瘦弱,有強勢的家長,那事件就可大可小。
所以孩子的戰爭,只要有家長的介入,就變得複雜,通常結果是幫不了孩子什麼。建議家長,多觀察自己孩子的特質,及預想可能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人際衝突,可利用生活事件(例如:新聞事件),告知可能造成的後果,及預防的方式,降低人際衝突的發生。
◎ 本文摘自/《關於教養這件事: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帶你理解原生家庭、婚姻關係對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之道》吳怡賢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