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總是不夠用?先釐清一件事:花錢是「獲得」還是「失去」?
我們以為花錢是可以「獲得」東西,但實際上,我們把錢花掉(而沒有拿去投資)時,其實是在從自己身上「奪取」。我們奪走的不只是「為了賺這些錢所花費的時間」,更有「未來這些錢能買到的自由」。
買房、買車、旅遊…我們總是花錢來解決問題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需要或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因為「我很努力,所以我值得」。我們也被教育成「藉著買東西來解決問題」,尤其是民生必需品。肚子餓了,就去買東西吃,而沒有試著自己種菜或買食材;要不然就叫外送,而沒有用家裡的食材自己烹飪。
延伸閱讀:衣櫥永遠少一件衣服?歐普拉讚許:她只有33件衣物 卻掀起全球仿效風潮
「這就是為什麼我隨便某天晚上就可能輕鬆花掉60美元(約新台幣1800元)買外帶,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年光是吃墨西哥菜就花了超過2,000美元(約新台幣6萬元),這是我很難改掉的部分,但我正在努力。」身為創業家的葛蘭・薩巴帝爾這樣說道。
花錢之前先自問:我真正需要什麼?
我們需要遮風避雨,所以買了貸款能力範圍內最大的房子;旅遊時訂了昂貴的飯店,而沒有找找看有沒有機會幫別人看家、住平價旅館、露營或借宿朋友家。我們有了工作,獲得升遷,立刻去買輛新車,即使舊的狀況還很好。
我們會買太多、太貴、孩子又不需要的玩具。生病時,我們跑去藥局買咳嗽糖漿,或看醫生吃藥,卻沒有從根本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我們靠藥物治療,卻不是多休息,到最後造成更多健康問題,年紀越大花的錢也越多。
延伸閱讀:為什麼事情總是一團糟?原來不經意的習慣 決定人生好壞
下次你需要某個東西時,先找找有沒有免費的解決方式,例如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或以物易物,都可以幫你省錢。永遠都有更省、甚至免費的方法,只要你發揮創意,一切取決於你是不是真正想省錢。舉例來說,假如你需要一件洋裝參加派對,你可以跟朋友借一件、租一件或買二手洋裝,不需要買新的。假如你退一步,自問:我真正需要什麼?能真正帶給我快樂的是什麼?你花錢就會更謹慎且更有目的。
買一輛新車=失去投資百萬的機會
假如想買一輛6萬美元(約新台幣180萬元)的車,而你稅後所得是每小時30美元(約新台幣900元),你就要付出人生最精華時間裡的2000小時來交換。假如你一週工作40小時,就相當於工作50週(或一整年)才等於你買這輛車的時間。假如這輛車值得,那很好;只要你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取捨。
你也要知道,這輛6萬美元的車,事實上花掉了不只6萬美元,因為你失去了機會——為未來的自己投資這6萬美元的機會。在7%的複利下,6萬美元在10年後會變成12多萬美元(約新台幣360萬元),20年後24多萬美元(約新台幣720萬元),30年後48多萬美元(約新台幣1440萬元)!這輛6萬美元的車,事實上花了你在未來的48多萬美元;所以你其實付出的是「人生中2000小時的時間」加上「這筆錢的成長潛力」。
花必要花的錢 找到真正的快樂
總歸一句,財務自由就是對自己誠實,認清什麼能真正帶給你快樂,什麼對你才是重要的。把錢花在你真正重視的東西上,不重視的就不要花錢。其他任何因素,包含你的朋友做了什麼,或你的鄰居買了什麼,你的父母說什麼,或你的同事花了什麼大錢,都只是噪音。全新的東西永遠買不完,但假如你只把錢花在重要的東西上,你會花的更少,更快達成財務自由。
延伸閱讀:怎樣才能提早退休?3型態不被工作綁住 過你最想要的生活
過著快樂的人生或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或許聽起來很抽象,你可能會說「我不知道什麼能讓我快樂」。別擔心,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能帶給他們快樂,他們只想要更多時間、空間和自由,以便找出答案。或者他們只想要離開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很好。這會是一趟旅程,你一面探索更多新的存錢與賺錢方法之際,會很驚喜地發現更多能帶給你快樂、帶給你安寧、為你生活帶來意義與更有樂趣的新鮮事。
◎ 本文摘自/《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問問過度努力的自己:你是為了休假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休假?
回禮送什麼最好?研究:這個讓人心情愉悅,還能彰顯「我熱於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