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她從小住阿嬤家 哥哥弟弟卻住家裡…吳娟瑜:這樣做打開心中的結

王家瑜 整理 2020/12/28 08:4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親子朝夕相處,自然會產生親近、熟悉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從小由家族親人或保母照顧長大,爸媽便無法和孩子建立親密連結與默契,也不容易認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習慣、脾氣、個性,而產生排斥感。

 

她從小和阿嬤住 哥哥弟弟卻住家裡

玉卿從小以為她稱呼「阿嬤」的人是「媽媽」,因為是阿嬤照顧她的起居,兩人也總是形影不離。有時,會有一位嗓門很大的年輕胖女人來探望她 都叫她「愛哭囡仔」。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那是妳媽媽。」阿嬤說。我的媽媽是這個人?不是阿嬤嗎?那爸爸呢?哦!爸爸就是偶爾來家裡住、總是和氣地對她微笑的男人。逐步弄清關係後,玉卿有一次隨著爸媽回到台中的家,才發現她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等她上小學前回到爸媽的家,磨難才真正開始。

 

「快 !快!快!不能遲到,不能遲到。」媽媽每天如此催促,但並不是針對玉卿,只是叮嚀自己。媽媽在保險公司上班,每天趕著開早會,趕著見客戶,總是匆匆忙忙的。哥哥、弟弟早已習慣媽媽的步調,唯獨玉卿不清楚狀況。

延伸閱讀:幼年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16歲少女拒食暴食、反覆停不住

 

媽媽總是叫她「愛哭囡仔」

「媽媽看到我就是一臉不高興,也不叫我名字,還是叫我『愛哭囡仔』,連哥哥、弟弟也跟著這樣亂叫,只有爸爸不會。有一天……」 在成長班上分享這段過去的玉卿,突然失控地大哭起來。

 

她印象非常深刻,那一天,媽媽騎著摩托車載她和弟弟到幼稚園,抵達後,小弟一下車就飛奔進去,而沒睡飽的她因為精神恍惚,動作稍慢了一些。結果,媽媽竟用力推她一把,並大聲斥責:「還不趕快進去,愛哭囡仔。」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被塊頭不小的大人這麼使勁一推,玉卿一時重心不穩,差點摔倒。「當下,我整個人立刻清醒。我感覺媽媽對我根本沒有愛,就傷心得一路哭進教室。」 回想那一刻,她的委屈似乎尚未平息。為了打開心中的結,她勇敢地發問:「吳老師,媽媽為什麼要那麼大力推我?」

 

「為什麼媽媽不要我?」

其實,玉卿自己尋找過這個問題的答案。結婚前,她有一次主動和媽媽把話說開。當時媽媽已經退休,身體也有些病痛,她並沒有多加苛責,只是想問清楚自己被送到阿嬤家的原因。然而,媽媽還是一副「錯不在我」的模樣,甚至責怪玉卿:「誰叫妳小時候那麼愛哭,妳爸賺那一點錢怎麼養家?我當然也要去上班,忙不過來,只好把妳送到阿嬤家。」

 

玉卿長久的心結不但沒得解開,反而更糾結了。孩子多半都渴望父母以撫拍、摟抱或親吻等動作,來表達關愛和疼惜。如果從小親子之間欠缺肢體接觸,還遭受父母言語、眼神和動作上的排斥,孩子的心靈將會留下深深的傷痕。

延伸閱讀:父母一定要知道!這5句話孩子最想從父母口中聽到

 

孩子和爸媽「沒緣」 背後原因是…

在子女尚年幼時,若爸媽少有機會與他們摟抱、對話、同睡或共遊,就會覺得孩子好像是「別人家的」,怎麼看都不順眼,若孩子和主要照顧者關係緊密,排斥感就會更深。這種父母的潛意識恐懼是「怎麼生出一個跟自己不親的孩子?」有些人會以「沒緣分」來解釋,有些人則以「這孩子是來討債的」來看待,結果親子關係就越來越疏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不想讓下一代有缺憾…女兒卻怪罪她「害我什麼都不會!」

 

父母若為了謀生必須與子女分隔兩地就要設法解慰分離時的思念補足欠缺的親情常見忙碌的年輕爸媽會把孩子交由長輩照顧,但休假日都會回到長輩家,一方面讓長輩有機會休息,一方面也能和子女親密互動。玉卿的媽媽一直不明白女兒要的是什麼,其實,玉卿要的是:

 

1. 媽媽不要用「愛哭囡仔」稱呼她。她是有名有姓的人,她渴望別人的稱呼能帶有尊重。

 

2. 在成長過程中,爸媽可以摟著她好好地說:「當時哥哥念幼稚園,弟弟剛出生,我們分身乏術,只好送妳到阿嬤家,但爸媽一樣很愛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 媽媽應該要想辦法避免對她產生排斥感,要學著問自己──是否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同樣是自己的骨肉,若養育方式不一致,要如何讓孩子理解,而不會帶著誤會長大?

 

把話說開 才能把心結打開

曾有長輩問:「成年兒女為何很少返家探視?難道過去大家有什麼嫌隙嗎?」確實,兒女長大後各有家庭或工作忙碌,可能無法頻繁往來,但也不至於不聞不問。若子女提及心痛往事,或者顯現欲言又止的模樣,就要給他們一個機會把話講清楚。

延伸閱讀:長輩的話一定要聽?成年子女的10句「內心話」 這樣做化解世代衝突

 

親子雙方彷彿剝洋蔥般,一層又一層地深入追溯、溝通,過程中,或許會憤怒,或許會悲傷,但唯有這樣才能讓真相大白,讓誤會化解,才不會像玉卿長久停留在「媽媽為何要用力把我推開」的不堪回憶裡。

 

◎ 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吳娟瑜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相關文章
忍耐會變成不滿!媽媽一句「我是為你好」讓他好痛苦……
媳婦想離婚…一定要勸和不勸離?你不需要推波助瀾 也不需要自責
張鈞甯這麼獨立,原來小時候媽媽這樣做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不想讓下一代有缺憾…女兒卻怪罪她「害我什麼都不會!」 劃清界限很重要
icon
2020-12-04 14:43:49
延伸閱讀
「都是你害我失去自由,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可以離開你爸了」你被父母情緒勒索了嗎?
icon
2020-11-13 16:03:00
延伸閱讀
婆媳一定會不合?吳娟瑜經驗談:媳婦一句「質疑」卻點醒了我
icon
2020-11-17 11:35:26
延伸閱讀
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辦?專家:下達指令時,先說「5個字」養成孩子自律
icon
2020-08-28 16:51:00
延伸閱讀
「我當年這麼不幸,怎能容忍孩子幸福?」解開父母潛意識的心結
icon
2019-10-05 11:15:00
延伸閱讀
總統大選後,「這件事」最重要!專家3點提醒你
icon
2020-01-09 17:26: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