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中醫緩解口腔黏膜發炎 穴位治療舌肌麻痺 1藥膳清熱降火
中醫認為口腔癌是正氣虛衰,加上長期熱毒蘊聚,及全身或局部「瘀滯凝積」,而產生不易癒合的口腔黏膜病變、潰瘍或纖維化,或張口受限,或痰中帶血、舌頭運動異常等。
中醫常見口腔癌分型
口腔癌大多以熱、毒、瘀等中醫常見證型為主。會看到病灶處紅腫、熱、潰瘍,有時伴隨麻木感、疼痛或觸痛。有時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或慢性纖維化的舌頭活動度受阻等等,為氣機不暢、有瘀的現象。
中醫如何治療口腔癌?
中醫治療口腔癌,主要在於緩解口腔癌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放療副作用多在療程的3~4周左右開始出現,搭配中醫治療可以減緩症狀,進而提高生活品質,降低癌瘤的復發及轉移機率。
平時建議口腔癌患者補充高蛋白、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及充足的水分,例如日常飲食上可增加適量的瘦肉、雞蛋及各種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等食物,可減少併發症、加速傷口癒合。
放療常見副作用 中醫有解方
①口腔黏膜的發炎反應
口腔黏膜紅腫疼痛,通常必須到治療後1~2周,黏膜發炎才會消退,中醫會使用清熱解毒的藥方如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普濟消毒飲。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蒲公英、薄荷等有助口腔黏膜發炎之改善。
②皮膚反應
通常在治療的5~6周,出現在照射範圍頭頸區域的皮膚,呈現發紅、顏色變深,這時中醫常使用行氣活血化瘀如血府逐瘀湯,桃仁、赤芍、川七、川芎、藕節、紅花等,有助色素沉澱之改善。
③唾液減少及口乾
放射線治療範圍如果涵蓋唾液腺,就會造成唾液腺功能的喪失,引起長期唾液減少及口乾情形。通常使用滋陰潤肺的中藥,如甘露飲、玉女煎、天花粉、天冬、麥冬、知母、玉竹、沙參、生地等,有助唾液增加。
食物勾芡好吞嚥 喝粥保護黏膜
病人如有手術,在術後調理建議要補充營養、調理脾胃、恢復生化之源,以利術後康復。由於病人術後往往消化吸收力差,一般宜先攝取流質、半流質食物,逐漸恢復到高營養的日常飲食。食物烹調可以採用勾芡方式,滑順的口感比較好吞嚥,同時料理可以切得比較小塊,製作軟碎好入口。粥品就很適合病友,不僅口感溫潤,喝下也能保護黏膜,在粥品內也可以加入菇類、昆布、紫菜、深海藻類等,具有豐富多醣體食材。多醣體能活化免疫細胞以及降低化放療的副作用,輔助調節生理機能,提高對治療過程的耐受力。另外病友也可以多飲用滴雞精、魚湯補充優質蛋白質,提升免疫力,才有充分體力戰勝癌症。
1藥膳搭配正餐食用清熱降火
雪耳麥冬蹄膀香螺湯
食材:銀耳20克、香螺300克、豬蹄膀120克、陳皮2錢、麥門冬6錢、鹽1茶匙。
作法:銀耳先用水泡發,洗淨備用。香螺去殼取肉,除去內臟、腸泥,洗淨後切片。麥冬、陳皮和豬蹄膀用水洗淨。以大火燒開一鍋水,放入麥冬、陳皮、香螺和豬蹄膀。候水再滾,用中火煲約30分鐘。加鹽調味,可搭配正餐食用。功效:清熱降火、滋陰生津。
5穴位治舌肌麻痹、噁心、打嗝、補脾胃
①內關穴
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橫指處、位於兩肌腱之間。可治療噁心、胸肋痛、上腹痛、心痛、呃逆、腹瀉等。
②合谷穴
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點,向食指骨側按壓痠脹處。可治療多汗、腹痛、便祕、打嗝。
▲內關穴和合谷穴位置。
③足三里穴
膝眼下4橫指幅、脛骨外側約一拇指寬的凹溝處。可健脾和胃、幫助消化。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幫助消化。
④三陰交
內踝尖上直上約4指寬,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可補脾胃、通氣滯、疏下焦。
▲三陰交穴補脾胃、通氣滯、疏下焦。
⑤神門
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可治失眠、舌肌麻痺。
▲神門穴治失眠、舌肌麻痺。
口腔癌患者應保持精神愉快,建立樂觀正向的態度亦有助於病情。不要擅自服用補品,如人參等,服用任何食補前應諮詢中醫師。住所建議平靜舒適、不吵雜,室內空氣流通以減少異味。化療前可做一些鬆弛神經的練習,如放鬆、慢慢深呼吸、打坐等皆有幫助。
看更多
口腔癌/牙齦腫脹、舌頭不靈活 小心口腔癌!11種症狀快就醫 紅斑比白斑更危險
口腔癌/預防口腔癌很簡單!癌變容易自我發現 高危險群潰瘍5現象快就醫
口腔癌/口乾、口腔痛!化放療後常見4種不適症狀 最強飲食對策這樣做
口腔癌/1種治療最關鍵!3年內易復發 小心口腔、食道、肺臟第二原發癌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周宗翰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