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4/11 世界巴金森病日 WORLD PARKINSON

2016/04/06 14:1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巴金森病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常見退化性神經疾患之一。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士‧巴金森(JAMES PARKINSON)發現6名病人有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顫抖、步伐拖曳、憂鬱等症狀,後續發現很多老人也有類似的症狀。後人為感懷詹姆士‧巴金森的發現,將這項疾病取名為「巴金森病」,並將他的生日4月11日訂定為世界巴金森病日。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吳逸如醫師表示,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2004年的巴金森病盛行率為每10萬人口84.8人,但2011年增長為147.7人,病人數明顯增加,她進一步分析,可能和台灣人口老化,以及民眾對巴金森病的認識逐漸增多、願意就醫等因素有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目前國內約有3萬名巴金森病友,深為巴金森病所苦的名人也不在少數,前中研院副院長張光直、名作曲家李泰祥都是病友。過去常視巴金森病為老年人的疾病,但其實也有些早發型巴金森病患者在40、50歲前就發病。

吳逸如表示,早發型巴金森病患者其症狀主要是以動作緩慢及僵硬,容易產生肌張力不全的抽筋現象,容易併發藥效波動、減弱及異動症。而巴金森病患不僅要承受肢體上的不協調,也常受非肢體動作的憂鬱、焦慮、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失智、幻想等所困擾。

全文刊載於《健康2.0》雜誌55期,2016年4月號
◎ 撰文/吳佩芬 ◎ 編輯/王家瑜 ◎ 美編/鄭嘉佩
◎ 圖片/翻攝自網路 ◎ 諮詢專家/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吳逸如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