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女性健康】身體濕氣重 4種婦科疾病找上門

2018/09/17 10:4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中醫理論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比較好理解,就是指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居住環境潮濕等外在濕邪侵襲人體;內濕則多是由人體自身的臟腑功能協調失衡所生,最常見的是由脾虛失其健運功能,水濕停聚體內後形成內濕。

 

內濕常見於素體肥胖(素:平時、向來)、痰濕過剩之人,或貪食生冷,過食酒肉,損傷脾胃。濕氣對女性的傷害更大,最易引發四大婦科病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示意圖/TVBS

 

1. 月經病女性因久居濕地或淋雨涉水等情況受外濕侵犯,易導致月經前後肢體疲倦、疼痛,或經前腹瀉,或是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甚至不孕等經期不適症狀。

 

2. 帶下病「濕土之氣同類相召」,內外濕相合,濕困脾土致使脾虛運化失職,水濕泛濫,在盆腔停滯,犯及女性生殖系統,易導致白帶失調,出現白帶增多,或是使白帶出現青、黃、赤、白、黑等病理狀態。《傅青主女科》云:「夫帶下者 俱是濕證。」

 

3. 妊娠病水濕內停,氣化(氣的運動變化)不利,會使女性在妊娠早期的反應加重,易出現頭悶嘔噁、胸悶納呆(胃的受納功能呆滯)、嘔吐不欲食等不適表現。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4. 產後病女性產後本就處於氣血雙虧的狀態,同時脾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響,如果保養不善,最易被濕邪侵犯,進而出現產後吐瀉、水腫、惡露不行(胎兒娩出後,胞宮內的瘀血和濁液留滯不下,或雖下甚少)、肢體痠疼等不適症狀。

 

誤陷4大迷思 讓妳越補越虛

身體虛了要補,但是補虛也要防止某些似是而非的陷阱,否則不但達不到進補目的,反而會使身體虛上加虛。進補要注意以下四大方面:

 

不能盲目進補身體虛有很多種,每一種虛證,都有針對性的補方補藥,不對證,不但無效無益,反有副作用。老一輩中醫的用藥是十分嚴謹的,即使是現成的補藥或補膏,也要觀其處方成分然後辨證使用。

 

補品不能代替三餐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絕不能僅僅依靠補品。《黃帝內經》就明確指出,補品只能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機體的營養供給,還得依賴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飲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進補不能代替運動無論是日常營養的攝取,還是營養補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須仰賴人體健全的消化功能。有些人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胃腸消化功能差,代謝利用率低,吃下了營養補品,也無法完整消化吸收,甚至會因體質虛弱或進補不當而產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價格昂貴不是功效保證高價補品大多是加了一些價格昂貴的中藥材,如鹿茸、龜板、鱉甲、藏紅花、蟲草等。然而,沒有針對性的用藥,一般不會顯出特殊效果。況且,補藥中能有幾兩鱉甲?所以說,藥價高低並不完全代表療效的優劣。

 

健康2.0╳讀書共和國【女性健康】書展開跑→ 精彩書單請點這裡

書展期間(2018/9/12-2018/10/31)輸入專屬折扣碼:HEALTHTVBS,消費滿500元折50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除身體的濕:調理脾胃病、皮膚病、慢性病、三高病》路志正著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身體有3個「除濕」穴,按了消水腫、四肢溫暖

更年期調養、美肌養氣血 女中醫推薦2道滋補料理

喝這碗「乾隆御用補方」顧脾胃,汗臭腳臭也消失!

月經出現血塊正常嗎?巧克力囊腫怎麼防?婦科醫這樣說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