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出生體重預測未來得糖尿病風險!醫:只要減掉這體重就可逆轉

2019/01/24 18:2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正當準媽媽對於自己體重斤斤計較時,最新研究發現,新生兒出生體重決定未來得糖尿病的風險。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或高於4000公克以上的巨嬰,長大後得糖尿病的風險,均比一般體重嬰兒高2.5倍,這些孩子們在青春期前最好把體重降下來,才能減緩得糖尿病的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這份最新「肥胖與糖尿病相關研究」是由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莊立民所發表,並獲得AASD亞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學術研究卓越大獎。

 

這項研究是分析台灣出生登錄系統的資料庫中,以足月嬰兒的體重為依據。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長大後得高血壓、胰島細胞功能異常、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而體重較重的嬰兒,伴隨肥胖等因素,長大後胰島素阻抗以及糖尿病風險較高。

 

出生時體重低於2500克的孩子,在6至18歲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出生體重正常孩子的2.3倍,而出生體重高於4000克的孩子的罹病風險更高達2.67倍。值得一提的是,若校正兒童與青少年的體型再比較,出生過重組的罹病風險只剩一般孩子的1.6倍,這顯示這群出生就過重的孩子之所以會得到糖尿病,關鍵還是胖。

 

2-6歲體重控制是關鍵

但不管如何,想擺脫糖尿病, 2到6歲的孩子BMI就最好保持標準。莊立民強調,這個時期的體重控制是關鍵。國外研究發現,肥胖糖尿病者只要接受飲食治療,目標減重15公斤,就有46%能達到糖尿病緩解,即使不吃藥,糖化血色素也能維持正常。

 

想生出體重在常規的嬰兒,莊立民提醒,懷孕期間媽媽的血糖、體重控制是關鍵。根據香港研究指出,在東方人懷孕進補的習慣影響之下,高達4成孕婦補過頭,體重超過建議值,另有2成是不足,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莊立民醫師(左起)、林瑞祥教授、與蔡世澤醫師三大權威,努力推動台灣糖尿病衛教。

 

國內相關研究也發現,台灣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近10年持續增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認為,校園小胖子越來越多是主因,又跟久坐玩3C、手遊以及愛喝手搖杯飲料等有關,如何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以及熱量控制等,有助於降低疾病的風險。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莊立民‧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提供 

相關文章

一餓就全身無力發抖是糖尿病警訊?

不吃澱粉就能打敗糖尿病?醫師傳授這招最有效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少吃糖還不夠!遠離糖尿病最強防護「這樣吃」風險減半

糖尿病藥得吃一輩子?只要做到「這個」血糖就可降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