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敗腎?三高不吃藥更傷 護腎黃金守則告訴你

吃藥敗腎,但三高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若不按時服藥,對腎的危害更大。根據調查,國內45到64歲的「三高」女性,規律用藥只有6成,較往年有下滑傾向。
示意圖/TVBS
三高患者5年內得腎病機率高
依據國民健康署「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5年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7倍、2.4倍及1.6倍。
台灣長期洗腎人數高達8萬人,腎臟醫學會監事朱宗信指出,腎臟病主因近年卻與過去有不同。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糖尿病引發腎臟病變已占多數,其中糖尿病帶來的高血糖、血壓對腎臟的傷害最大。
45-64歲女性不愛服藥
有腎臟疾病不一定要走到洗腎,控制血糖可延緩病程速度、甚至不用洗腎,2014至2017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19歲以上罹患三高的慢性腎臟病者,在血糖與血壓規律用藥均逾9成,血脂規律用藥為74%,45至64歲有「三高」的女性只有6成用藥規律。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根據國衛院的調查,因高血糖而造成洗腎占有45.3%。因此,預防腎病,愈能在糖尿病初期把疾病控制好,就能提早預防。
腎臟是人體的血液淨化器官,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的微血管「甚至就是個血管的組織」;高血壓會造成腎組織壓力上升,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高血糖會造成腎組織的纖維化,高血脂則造成硬化,「三高」最後造成的血管硬化就會影響到腎臟微血管的改變,使腎臟病變。
賈淑麗強調,三高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護腎臟,呼籲已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除了依照醫師處方正確用藥,並採行健康生活,才能穩操「腎」券。
世界腎臟日官方網站護腎黃金八守則: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國健署‧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