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吃藥也沒效?「無線科技膠囊」揪出癥結點、治療更精準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全台胃食道逆流患者共有76.6萬人次,且近三年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大多數的胃食道逆流以制酸劑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但臨床上約有1/3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屬於「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此時醫師會建議安排詳細檢查,進一步確定胃酸逆流的詳細情形,有助於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示意圖/TVBS
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或胃酸逆流感,也有些患者會出現吞嚥困難、咳嗽、胸痛、咽喉炎、逆流性牙侵蝕、氣喘、聲音沙啞等非典型症狀。若懷疑為胃食道逆流患者,通常會以內視鏡檢查為主要診斷方式,一旦發現有逆流性食道炎,通常會使用陽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
延伸閱讀:胸口熱熱痛痛的,是心絞痛還是「火燒心」?
不過,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醫師王彥博表示,內視鏡只能看到食道內的傷口,無法準確得知受傷的原因和過程;因此,當患者使用陽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超過2個月,症狀卻沒有明顯改善,就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食道酸鹼值檢查、食道動力學檢查等,找出更準確病症和治療方向。
24小時食道酸鹼值檢查 檢測逆流物質及方向
王彥博說明,傳統的24小時食道酸鹼值檢查是將一條細小導管,經過鼻腔置放在食道上,導管的另一端連接到一台小型電腦,以測量食道中的酸鹼值,進而評估胃酸逆流情形。這項檢查可詳細評估逆流到食道的物質為液體或氣體、酸性或非酸性,也可得知逆流的方向。
由於這種檢查方式需耗時整整一天,患者得和導管、小型電腦形影不離,且部分病人因為感覺神經較敏感,難以忍耐導管帶來的不適感,導致無法完成檢查。另外,胃食道逆流症狀不一定天天有,單靠24小時的監測,較難掌握患者確切的逆流情形。
延伸閱讀:飯後胃酸湧上來?遠離5個關鍵字就能自救!
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 降低不適、確診胃食道逆流
因此,台北榮總率先引進96小時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配合胃鏡、經由口腔將酸鹼測定膠囊置入體內,固定在食道和胃的交口上方6公分處,再將導管取出,即可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資料傳送到體外1公尺內的接收器;患者可維持正常生活模式和飲食,完成檢查後,無線膠囊會在1周內自然脫落並排出體外。
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除了針對治療8週以上無效的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也可用於手術治療前評估或術後追蹤;有部分患者雖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胃鏡檢查結果為正常,同樣適用此檢查方式。
▲ 盧俊良示範將酸鹼測定膠囊置入食道,即可無線傳送資料長達96小時,有助於全面監控患者胃酸逆流症狀。
由於這項檢查時間長,可區分為不同階段進行較完整的監測;王彥博舉例,檢查過程的前48小時請患者停止服用制酸劑,藉由觀察胃酸逆流狀況,確認患者的症狀是否為胃食道逆流造成,據國外統計診斷胃食道逆流精準率約9成;如確認為胃食道逆流,後48小時則恢復服藥,可確認藥物劑量是否足夠,作為未來治療的參考。
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目前需自費,以全台第一家引進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的醫學中心台北榮總為例,耗材費用約2萬7000多元,加上診療費用,預估未來各家醫療院所收費為3到5萬元不等。傳統的24小時食道酸鹼值檢查和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各有優缺點,功能也有差異,例如針對嗝氣症狀的患者,較適合使用24小時傳統檢查方式;王彥博建議患者考量個人症狀和治療目的,與醫師討論並選擇適當的檢查方式。
食道動力學檢查 檢測食道蠕動功能
而食道動力學檢查主要用於檢測食道蠕動功能和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檢查時間約需30分鐘,是檢出「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最佳工具。
延伸閱讀:火燒心20年他進食困難、體重急降被診斷為「食道遲緩不能症」
除了透過檢查並對症下藥,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型態。王彥博提醒,熬夜、睡前2小時內進食、吃甜食、吸菸等因素都可能引發或加重胃食道逆流,也要注意飯後半小時內不要躺臥,才是遠離胃食道逆流的治本之道。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攝影/王家瑜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